-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创办中央医院
傅连暲,长汀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并以原长汀福音医院全部药品和设备为基础,在瑞金创办了中央红色医院。长征前,他任苏维埃国家医院院长,编在“红章”纵队。长征途中,傅连暲在粮食药品极度缺乏、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的困境下,担负着中央机关和红军领导人保健工作的重任。他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抢救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也保障了中央机关领导的健康。
1937年抗战爆发前,陕甘宁地区没有一所固定医院,只有随军流动的红军医院,延安城里也只有几家诊所。
1939年4月,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的傅连暲与外科大夫何穆奉命筹建中央医院。医院建造在延安城北约5公里处李家坬村旁的向阳山坡上的九层土窑洞里,共有40多孔窑洞,布局整齐,气势雄伟。傅连暲还从延安各机关、学校物色一些曾经学过医、护、药、检的人员到中央医院工作,并派人采购了医疗器材。11月7日,中央医院正式成立并开展门诊,傅连暲兼任中央医院院长。1940年12月,改由何穆担任中央医院院长。
中央医院创办初期,有病床30张。1941年可收容80位病人,1942年初发展到110人,1943年达180个床位。医院先后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十几个诊室。
1942年12月,傅连暲重新兼任中央医院院长。在傅连暲的领导下,中央医院人员不断加强,设备不断补充,制度不断完善,成为延安以及整个解放区的医疗技术中心。
1945年,中央医院发展成为具有300张床位、300余名工作人员的分科医院。
据统计,在延安中央医院成立的8年中,该院妇产科接生了3000多个孩子,后来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成长为新中国的栋梁之材。该院共救治了各科伤病员1.5万多名,历年平均治愈率达97.25%,显著高于同时期中国平均医疗水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除1941年因农村旧式接生难产病危始送医院而死亡2人外,其余无一人死亡,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石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