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夕的铁血鏖战


松毛岭阻击战,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在东线战场的最后一役。

横亘于长汀、连城县边界的武夷山支脉松毛岭,西为红色区域长汀县钟屋村(今中复村)、河田,连接长汀、瑞金;东为国民党军占领之连城县朋口、温坊地区,成为拱卫中央苏区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天然屏障;是中央红军东线战场与江西兴国、石城、宁都北线战场相协同,拒止国民党军节节推进,以保障中央机关安全与红军战略转移赢得时间和空间的重要关隘。

1934年9月初的温坊战斗后,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所部第四纵队调集第三、九、十、三十六共4个师,以及新配备的卜福斯炮营,自9月25日开始,以进占长汀为目的,从松毛岭东麓连城县朋口、温坊向长汀方向松毛岭、钟屋村、南山坝攻击推进。

红军方面,由于苏区反“围剿”形势发生变化,国民党北路军周浑元纵队逼近高兴圩,威胁兴国。鉴于中央苏区北线军情紧迫,红一军团即于9月8日奉朱德“火急”电令驰援江西兴国地域。由此,松毛岭地区红军兵力大为减弱。留驻松毛岭地区红军各部为红九军团三师、中革军委直属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军区独立第十七团,坚守在松毛岭主峰白叶洋岭、金华山、猪鬃岭、唐古脑等一线战略要地。

从9月26日至29日,红军历经以白叶洋岭为主战场,包括大头坑岭、白石脑、龙胸岭、大坑嵊、猪鬃岭、金华山、钟屋村等主要战斗的松毛岭阻击战,包括后续10月4日红二十四师一部南山坝阻击战斗的伤亡,红军伤亡人数共2200多。

中央主力红军在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一役——松毛岭阻击战中以7000余兵力,抗击国民党军4个师3.5万余众的进攻,及其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浴血抗敌,前赴后继,付出了重大牺牲,完成了阻击强敌的任务,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东路进攻的计划,保证了长汀、瑞金后方安全和红军长征前的时间、空间和各种准备。直至11月1日,敌人才进占汀州城。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蓝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