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
1935年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进入云南后,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央军委决定渡过金沙江北上进入川西,建立根据地。
5月3日,中央红军军委干部团接到抢夺皎平渡口的任务,当晚就赶到金沙江边。在干部团有这样一支专门打通部队过险要通道的工兵连,他们常常任务重、时间紧、条件极其艰苦。刘始明就是这些坚强战士中的一个。
刘始明,上杭县人,长征时担任一纵队干部团工兵连一排排长兼教员。5月3日当晚,刘始明率领一排在江边侦察敌情时,意外地俘获国民党军的木船和驾船民工,他当即决定连夜组织突击队过江。由于江面雾大加上守敌麻痹,突击队很快完成抢滩登陆,占领皎平渡渡口,且在渡口又缴获5只木船。刘始明立即抽调水性好、身体强壮的战士组成10个划船组和10个抢救组轮流驾船。6只木船很快回到南岸,满载干部团迅速过江,扩大战果,占领皎平渡附近山头。5月9日,经七天七夜连续抢渡,中央红军全部顺利过江,刘始明的一排受到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高度赞扬。
就在一排驾船返回接应部队时,干部团炊事班忙得不可开交。老班长郭昌海带领炊事班战士又是煮稀饭、又是熬辣椒汤,肩挑手提地送到江岸。他知道奔袭了200多里的战士们还粒米未进。
郭昌海,新罗区人,长征时担任一纵干部团炊事班长。在长途跋涉中他摸索出一套绝妙的战地炊事本领,他身上总是预备几块松明。无论狂风暴雨或是晨霜湿雾,生火时松明一点就着,又快又顶事。他还发明了雨中埋锅烧饭不息火,湿柴干烧夜间煮饭不露火光等技术,极大保障了行军效率。陈赓团长赞扬说:“郭昌海总是有办法的。”
当郭昌海和炊事班的同志站在岸边,看着战士们喝着他们亲手烧的辣椒汤和加了盐的稀饭,一批批渡过江去时,脸上露出了微笑。
5月3日至9日,经过7天7夜连续奋战,2万多人的红军主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又一次打破了国民党的围攻计划,成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对长征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石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