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路上的留款和字条


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永丰乡黄沙岭下,流传着何凤莲一家帮助红军的动人故事。

1934年10月底,由闽西地方武装组建和改编而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抵达湖南边境。时任红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的朱良才因腰部有伤,陈树湘师长指示他带着师部的同志及伤员从另一路先走。最后他们到永丰乡黄沙岭下休整。

村里有位大嫂叫何凤莲,一家三口很穷,全靠在屋门口摆个小小的茶摊补贴家用。

一天下午,红军部队进入这个小屋场。何凤莲立即把红军迎进屋里,嘴里热情地喊着:“同志们辛苦了,请喝茶!”

一位红军连长和蔼地问道:“老乡,我们有30多人,受了伤,有的患病了,需要治疗,住你家方便吗?”

“说哪里话,你们革命连家都不顾,我们腾个房子还不应该吗?”

这支30来人的红军部队就在何凤莲家住下了。为了让战士们睡得舒服些,何凤莲把晒得干干净净的稻草一捆捆地背来给战士们铺床。战士们安顿下来后,她又马上替战士们烧水洗澡。为了使战士们在山村里吃好,何凤莲特地带红军炊事员到菜园里,说:“你们想吃什么,就自己到园里摘,住在这里就是在自己家里,千万不要客气。”她年仅八岁的儿子小望春天天上山捡碎柴松枝,给红军叔叔烧水煮饭。战士们非常喜欢小望春,红军炊事员做了好吃的,也总是盛一碗给小望春吃。

几天过去了,部队要走了。出发这天,何凤莲和她的丈夫张东远带着小望春站在家门口,依依不舍地送别战士们。

红军走了,何凤莲一进屋,就发现方桌上红军留下的钱和一张字条,写着:“大哥、大嫂:我们在行军的路上,你们全家倾注着深情厚爱,关怀和帮助自己的子弟兵,使我们十分感动。这些钱是我们应该给你们的,请收下吧!我们一定多打胜仗,报答你们对我们的关爱。”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根据《红军长征在汝城》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