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珍贵的《军用号谱》


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内展示着一份特殊的文物——《军用号谱》,系全国目前唯一一本最为完整和正规出版、印刷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的捐赠者名叫罗广茂,出生于长汀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30年初,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离开古田,分兵向江西转移,途经长汀进行革命宣传。年仅15岁的罗广茂萌发了参加红军的念头,他的母亲说什么都不同意。在红军要出发的早上,罗广茂把母亲骗进屋里反锁房门,一口气跑到村头跟着部队离开了。

罗广茂比同龄人矮小,但嗓门很大,部队领导发现后,把他调到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并将他送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经过刻苦的学习训练,罗广茂掌握了各种军号的吹奏。结业典礼上,学校领导给每个学员发了一本《军用号谱》,再三要求学员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它。

罗广茂带着《军用号谱》回到红四军后,被安排到朱德军长身边任司号员。后调任红十二军101团司号员、红五军团43师师部司号长。工作调动频繁,罗广茂始终把《军用号谱》藏在身上。

1934年,罗广茂在连城作战时负伤,被送到长汀四都治疗。伤好后,为逃脱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罗广茂躲进深山的纸厂做工,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都将《军用号谱》带在身上。第二年,罗广茂悄悄潜回长汀老家,将《军用号谱》交给母亲保管,一再交代无论如何不能丢失。后来,罗广茂为躲避反动民团的搜捕,到宁化泉上落脚,偷偷把母亲接来生活。为保周全,母亲把从老家带来的《军用号谱》用油纸布包好,反钉到自家谷仓底板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广茂想把《军用号谱》交给国家。可事隔多年,母亲怎么都想不起来藏在哪里。

直到1974年,花甲之年的罗广茂在拆建家中谷仓时,发现仓底木板上有一块油纸布。打开油纸布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原来,被油纸布层层包裹的就是他几十年魂萦梦绕的《军用号谱》!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根据宁化县革命纪念馆提供的讲解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