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挖笋忙


罗炳崇

春至闽西,漫山披绿。在蓬勃的春晖里,有三样来自山林的馈赠让人难以抗拒:竹笋、蕨菜和香椿芽。而其中,竹笋又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成为我心头最爱。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当山头的薄冰化作涓涓细流,毛竹梢头的积雪悄然变成丝丝细雾,一阵暖湿的细雨过后,那鲜嫩的笋壳、香甜的竹苞,带着春日里独有的鲜嫩与清香,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回想起十几年的乡村生活,挖笋的故事仍韵味犹存。那时,我们这排工厂宿舍背倚大山,无边无际的山林就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十几个要好的发小中,国平是当之无愧的“孩子王”。他只要振臂一呼“挖笋去”,我们就像听到冲锋号角,抄起锄头、竹篓和锅碗瓢盆,兴冲冲地向竹山进发。

挖笋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进入竹山,我们开始找寻竹笋踪迹。经验丰富的国平告诉大家,竹笋常藏在微微隆起的土包下,让我们瞪大眼睛,仔细搜寻。一旦发现目标,要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不可太用力,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挖断鲜嫩的竹笋。

有一次,我看中一处土包,觉得下面肯定藏着“好货”,便干劲十足地独自开挖。泥土在锄头下翻卷,很快,笋尖露了出来。我兴奋大喊:“我挖到笋啦!”可正当我满心欢喜想完整取出时,却因用力过猛把笋弄断了。看着断成两截的竹笋,我满心懊恼。发小们走过来,笑着安慰道:“别灰心,下次注意点就行,挖笋要讲究耐心和技巧。”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方法,挖的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除了个头大的春笋,还有一种藏在竹林深处的小竹笋,只比拇指粗些,鲜嫩爽脆,别有一番风味。密密麻麻的竹林里,活动空间很小,这就要发挥身材娇小者的优势了。我们像灵活的小松鼠,从密密的缝隙中钻进去,眼睛不停搜寻,一旦发现目标,只需伸手轻轻一拗,小竹笋就到手了。有时,为够着一根藏得深的小竹笋,我们不惜趴在地上,弄得满身是泥,可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如果说挖笋是无上快乐,那吃笋就是极致享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我们把铁锅接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用枯竹叶燃起大火把水煮开,嫩嫩的竹笋剥开后,不能用铁器切块,否则会破坏口感,要用竹刀来削笋肉。削好的竹笋放入锅中,只需加一点盐巴,清新的笋香随着袅袅热气飘散开来,馋得我们口角流涎。大家围坐锅边,迫不及待盛上一碗,鲜嫩的笋片在舌尖跳跃,鲜美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瞬间便沉浸在这简单纯粹的美味中。

把剩余的竹笋搬回家,可炒可煮可腌。若是用猪筒骨和酸菜一起炖煮,那可是上等美味。挖回来的竹笋若是吃不完,便会用来晒笋干。先将竹笋洗净,放入大锅中煮熟,然后切成均匀的薄片或细条,整齐地铺在竹匾上。经过几天的晾晒,原本鲜嫩多汁的竹笋变得色泽金黄、质地坚韧。它们被密封保存起来,日后无论是用来煲汤、炒菜还是炖肉,都别具一番风味。

如今,每年春天,吃笋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当品尝鲜嫩的竹笋,那些挖笋、吃笋、晒笋干的快乐时光便在心头浮现,让我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与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