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龙岩“窝酒”
□ 刘标
昔日龙岩,家家户户都会用民间古法酿造大米白酒,俗称“窝酒”。
此酒由大米酿造,蒸馏工艺制作而成。口感与日本清酒相似,酒精度达20几度,胜过日本清酒。
这酒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直接喝是最传统的吃法。坐月子的人常用它煮蛋、炖鸡,被视为温补佳品;有人用“窝酒”炮制补酒,放入几味中药,尘封几年再用,味道佳功效好。总之,“窝酒”是龙岩人宴请亲朋好友、红白喜事的必备用酒,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
酿造和享用美酒的历史久远。但元朝之前,这酒大都是类似于今天的客家米酒,酒精度在6度左右,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喝18大碗酒后,上景阳冈打虎之举。元之后少有类似描述,为什么?因为蒸馏技术出现,40几度的酒非常普遍,大碗喝酒渐成历史,除非是啤酒、糯米酒。
元朝至今几百年,中国白酒渐渐走向辉煌。龙岩“窝酒”起于何时,我未找到记载,但跟多位龙岩酿酒人问起,都说应该有几百年历史,自古就有,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蒸馏工艺在今天非常平常。但在元明时期,却是实实在在的高科技。因何种机缘传至龙岩,传至千家万户,其工具、工艺、酿造及蒸馏方法,又几百年来基本不变,流传至今,堪称中国古法酿酒文化的活化石。
关于龙岩“窝酒”,我觉得,是否组织权威人士为“窝酒”取一个更适合的名字。龙岩大米白酒现有两个名字:一为“窝酒”,二为“汽酒”,这两个名字都有问题。“窝酒”为龙岩方言,只有音,不知其意,流传性小,很难走出新罗区,同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汉字来标注。“汽酒”本地人皆知是指“窝酒”,但在百科全书中,汽酒又名起泡酒或气泡酒,因酒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气泡。故“汽酒”这名亦不准确。
二是大力宣扬龙岩“窝酒”文化,可在龙岩老街设立陈列馆,陈列介绍“窝酒”的历史渊源、酿酒工艺、酿酒工具、酿酒过程,及蒸馏工具、蒸馏过程等。大力宣传优秀的制酒工匠艺人、“窝酒”文化、故事。“窝酒”是龙岩所独有的历史文化景观,走出新罗区,普通人家都能做的酒,基本就是糯米水酒,即使是世界闻名的日本清酒,也属于大米水酒的水平,口感及工艺水平远不如龙岩“窝酒”。
三是动员企业家投资龙岩“窝酒”。“窝酒”目前还是家庭作坊为主的手工生产,未形成规模,如有资本进入,传统工艺加上现代技艺,完全可以把“窝酒”打造成一个品牌产品。
目前在中国的白酒酿造中,已经很少有这种手工大米酿造的白酒了,而整个新罗区20个乡镇、街道,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会酿造“窝酒”,并且流传几百年,这一现象是十分罕见的,建议适当时申请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让她成为新罗区的又一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