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则全胜 不进则退
——八年跟踪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报道有感

图为黄俊在长汀县河田镇对优质稻种植基地进行航拍。 记者 池银花 摄
□ 记者 黄俊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我采写过众多题材,领导活动报道、重大时政报道、先进典型报道、系列策划报道、批评曝光报道都有涉足。从业18年来,我挖掘最多最深的一项工作就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2011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作出批示。报社根据批示精神立即策划了四组报道,领导把任务交给了我这个长汀人。其实,当时我对这项工作也了解不多。在长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天长同志的帮助下,我们用了三天时间,白天深入各个部门和田间山头,晚上加班写稿,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次采访之后,我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跟踪报道。
2012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掀起了新高潮,地方主流媒体的宣传也不断深化。此时,报社将这方面的任务大部分交给我来完成。采访过程中,范小明、赖木生、沈腾香、赖金养、傅木清、马雪梅等众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典型让我深受感动,也在我的笔触和镜头下更加鲜活。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范启麟总编辑带着我采访了长汀县委主要领导,推出《进则全胜铸辉煌》这篇重磅报道,得到了各界点赞。
站在家乡的山头上,我时常有这样的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宣传,读者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报道是不是已经有审美疲劳了?我们能不能从更高站位和更深层次去挖掘呢?2013年,范启麟总编辑把“愚公移山”这个主题作为新的突破口,带着我连续多次来到长汀采访。五一假期,我们还在办公室核实关键数据、修改完善稿件,在要闻头版推出通讯《“敢教日月换新天”》,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深入采访了原本默默无闻的兰林金,在头版头条发出了人物通讯《绿色梦想在生命强音中绽放》,这篇文章被众多门户网站转载,随之中央媒体纷至沓来,“断臂铁人”的称号走向了全国。
此后,每年的重大节点,我都会尝试从新的角度来报道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去年我和报社领导同仁先后三次前往长汀,在一个月内推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前进》等10多篇图文并茂的报道和同等数量的微信。今年报社开辟“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报道作为开篇。我和同事前往长汀,深入了解新举措、新成效,推出了《满城春色入画来》这篇报道。同时,我们还把新老典型的事迹,通过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视频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在摄影版和微信上刊发,收获了极好的反响。
8年来,我主导或参与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报道有100多篇,其中收获了福建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福建省对外宣传新闻奖等奖项。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还先后被授予省、市青年五四奖章。可以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采访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工作生活。当前,治理工作在继续,“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我的报道工作也将持续创新、持续推进,为我市的生态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