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情未了

——回忆难忘的四次武平林改报道


□ 记者 王仰华

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是“全国林改第一县”。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好武平林改实践、经验与成效,是应有的职责使命。

这些年,受报社安排,我和同事们一直跟踪采访武平林改的点点滴滴,走遍武平的山山水水,记录下武平人民从首创林改出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接力奋进,坚持永不止步的改革,树起一座座绿色标杆,探索形成的令人瞩目的美丽中国建设县域样本。其中有四次采访,最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2013年初,我们在日常采访中了解到,过去开展的林权抵押贷款,因为需要找担保公司担保,手续繁、费用高,林农实际很难顺利得到贷款。5月中旬,得知武平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的办法。7月25日武平发出第一笔贷款。当天,我与方玉材记者一起,深入采访林农、县乡村干部,电话连线省林业厅干部,《武平在全省首创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第二天就在闽西日报报道。武平的创新解决了以往林农贷款担保条件苛刻、手续繁琐等问题,实现了“林权证像房产证一样可以直接抵押贷款”,真正使林农活树变成了活钱,资源变成了资本,得到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高度评价,并在许多地方推广。这篇报道还获得福建新闻奖三等奖。

2012年12月25日,新华社推出《习近平特稿》写道:“2002年,他对武平县的林改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福建由此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来成为全国林改的标杆”。特稿发出一周年之际,2013年12月27日至29日,范启麟总编辑率领闽西日报采访组深入武平县进行采访。我和林阿玲、郑秋生等记者同行。2014年1月3日闽西日报推出长篇调查报告《绿色崛起之路》,生动报道了一个地处闽粤赣边陲的山区县,成为全国林改标杆,进而实现绿色崛起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武平林改经验。文章见报当日,正值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在武平召开,刊有该文的报纸成为会议交流材料。

2017年5月23日,习总书记对福建林改再次作出重要批示。我和石芳记者几次深入武平,与武平报道组同志一起采访大量林农和部门同志,列席县里的相关会议,连端午节都在武平加班,总结、提炼,再总结、再提升……7月26日, 8000字长篇报道《从首创林改到绿色崛起》以连版文图在闽西日报推出,加上头版消息的“1+1”组合报道方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展现给广大读者。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武平举行,报道得到好评。消息《下好一个子,激活一盘棋》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武平林改经验再次引起全国关注。闽西日报组织专题采访组,由范启麟总编辑带队,我和钟德彪、石芳、池银花、郭亦斌等记者参与。采访组分成多个创作小组,在武平开展深入采访、分工写作,11月15日起以全媒体报道方式,推出长篇通讯、报告文学、消息、组图等十多组报道,从武平“首创林改”“绿色崛起”“美丽样本”等方面,多维度、全景式展现美丽武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掀起庆祝改革开放40年宣传报道的一个高潮,得到社会各界多方点赞。其中长篇通讯《美丽中国建设的县域样本》获得福建新闻奖二等奖,“聚焦武平林改”系列报道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武平是我的家乡,在武平的采访,最让我感动的是武平县各级干部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敢为人先、接续奋进的激情与梦想;是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融入武平的城市与乡村,荒山成“绿山”,农民捧“金山”;是武平人民在林改精神激励下,激发出的强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与经验。武平林改精神,同样也激励着我们,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好新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