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部血战渡湘江
——刘昌将军忆长征
刘昌将军
■张鸿祥
长汀籍开国将军刘昌在回忆长征的艰难岁月时说:“长征,是我一生中一段最艰苦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次升华的过程;长征,是我学习和锻炼的课堂,在长征中我学到的指挥战斗、带兵、政治思想工作等经验,使我受用一生;长征,不仅是用双脚丈量万水千山,不仅是吃草根树皮、过雪山草地,更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辉煌之路。那充满腥风血雨的二万五千里征程,磨炼出了我不屈不挠的坚强、百折不回的坚韧和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让我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勇往直前。”
长征出发时,刘昌所在的独立团与七军团一个营,还有公略、万太两个独立团组成红八军团第21师,刘昌任21师63团营教导员。
1934年11月,红军来到了湘江边,中央命令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西渡湘江,红八军团担负掩护右翼的任务。
刘昌所在营担任红八军团的收容任务,负责抬运伤病员,并管理数千名运输弹药和辎重的挑夫,走在全师的后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刘昌所在营和其他部队一样,一般都避开大路,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行军。由于连续的昼伏夜行,加上挑着银圆、弹药,抬着大炮,指战员们已经非常疲惫,晚上常常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行军拥挤而缓慢,怎么也摆脱不了尾追的敌人,这让刘昌心里非常着急。
一天拂晓,离湘江还有大约十来里地的路程,前面突然传来命令,要求部队做好过江的准备,刘昌和营长立即对所属部队作了简短的动员。这时天也渐渐地放亮了,刘昌用望远镜向周围观察瞭望,忽然发现,北面约五里远的山坡上,有一支穿着灰色衣服的队伍向我军方向走来。刘昌回过头来对战士们说:“好像是敌人追上来了!”战士们纷纷说: “今天看样子过不去江了。干脆,在这里跟敌人拼个鱼死网破算了!”
正在这时,一位戴着墨镜、身材魁梧的指挥员骑着一头骡子来到刘昌面前。刘昌一眼就认出是刘伯承总参谋长。
刘伯承说:“你们看到了吧,敌人已经追上来了。前面就是湘江。你组织部队利用水田垄阻击敌人,让各连以排、班为单位散开,卧到田垅上边向敌人射击,交替掩护撤退。再给你们营配属一个机枪连,布置在江那边的竹林里,准备打击敌人的飞机。让你们营长立即到江边上组织部队和挑夫过江。你告诉他,要轻装上阵,不能让笨重的东西拖累了部队。把大炮、弹药、银圆箱子等等全部都拆开,银圆要分散扔在岸上,火炮零件全部抛进江里去。”
刘伯承走后,大家听说要把大炮和整箱整箱的银圆扔掉,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干嘛要把大炮扔掉呀,好不容易才弄到这里,以后打仗使什么呀?”“把那么多银圆扔掉多可惜呀,还是带上走吧!”
刘昌也顾不上仔细解释,严厉地对大家说道:“别说了!刘总长指示扔掉,我们就坚决执行。只有扔掉这些重家伙,我们才能轻装过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经过刘昌这么一说,没人吭声了,大家立即分头去做准备。
前面的部队已经开始涉水过江了,尾追而来的敌人也迅速地压了过来。刘昌营分散在江边的水田里,以田埂为掩体对敌人进行阻击。子弹像下暴雨似的倾泻在水田里,田埂被炸成了锯齿形,打到后来,刘昌营已经没有掩体掩护,完全以血肉之躯筑起掩护渡江的防线。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在刘昌的指挥下,全营战士英勇顽强阻击敌人直到下午四时左右,才边打边撤退到江边。
刘昌部队正要涉水过江的时候,突然飞来三架敌机,开始对正在过江的部队进行轰炸、扫射。炮火中,许多红军战士在江水中上下沉浮,一会就沉入了江底,江面漂浮着红军战士的遗体,几乎要把水道堵塞了。见此情景,刘昌浑身颤抖,泪如泉涌。他没有办法去掩埋战士的尸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随水漂流。他泪流满面地举起右手向战友致敬,与战友告别,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发誓:战友们,我们一定会为你们报仇!只要党中央在,红军就有希望。
在敌机震耳欲聋的轰炸和扫射声中,营长和其他干部在大声喊: “同志们,速度再快一点!注意伤员。”“赶紧把火炮、零件扔进江里,把银圆箱子打开,将银圆全部抛在岸上,要抛远一点,再抛远一点......”
抛下辎重,部队过江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追击的敌人在红军有力的阻击下始终没能靠近。三四个小时后,大部队和伤病员基本上过了江,刘昌所在营按照命令开始交替掩护撤退过江。敌人越来越近,当刘昌营退到了江心时,敌人也追到了江边。这时已经没有别的部队掩护,他们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射程之下,大家都意识到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全部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突然间,岸上传来的枪声逐渐稀疏,甚至都听不到敌人的枪声了。大家不解地朝江边上望去,只见敌人在江边上东奔西跑地在争抢着什么东西,乱成了一锅粥。刘昌突然明白了,原来那是敌人在争着抢拾被红军有意抛撒在江岸上的那些银圆。
刘昌赶紧大声地命令着队伍:“快,争取时间!撤!”当刘昌带领大家快速渡过湘江上岸后,对岸的枪声又密集起来,但此时刘昌营已经远离了敌人射程范围。同志们回想起渡江的经过,都禁不住伸出大拇指说:“刘总参谋长这一招真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