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人民最好的勤务员


张鼎丞(中)到莆田通用机器厂视察工作。

1958年秋,张鼎丞在龙岩视察工作时,与当地群众一起收割稻子。

苏红艳

1946年1月,张鼎丞在华中解放区工农青妇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我希望我能做一个最好的人民勤务员,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的主人遭受强盗们压迫欺侮摧残的时候,我们就拿起武器把强盗打倒,保护我的主人,使我的主人安居乐业。我的主人没有饭吃,我要为主人去找饭;主人没有米,我要为主人去找米;我的主人要穿衣服,我要取衣服给主人穿;我的主人没房子住,我要为主人造房子。”

张鼎丞是这么说的,他的一生也是一以贯之这么做的。

1898年12月的一天,张鼎丞出生在永定金砂一个贫苦农民家里,自幼便看了许多官匪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五四”运动爆发后,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他认为社会黑暗、百姓受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教育事业太落后,便在任职的丰稔励勤小学“应接室”的墙上题写了楹联“应尽一片精诚培养书生强国脉,结交四方先进栽成小子壮民权”。

1924年,张鼎丞回到家乡担任金砂公学的校长。他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很快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方圆几十里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学。学生中有些家贫、一时无法交清学费的,张鼎丞也并不催逼,有时还拿出自家卖烟叶的钱代缴。虽然乡亲们读书识字的人多起来了,但社会的黑暗和严峻的现实使张鼎丞认识到,要救民于水火,光靠儒家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他毅然辞去了金砂公学校长的职务奔赴广州,想报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或黄埔军校。可惜他错过了报名时间,只好到广东大埔青溪的保灵寺小学当教员。

这期间,他认识了中共大埔县委书记饶龙光。1927年6月,通过饶龙光、张高友等人的介绍,张鼎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曾一起教书的同事刘友如曾问他为何参加革命,他说:“我参加革命不仅是因为家里穷,更主要的是为了救国救民,要改革这样的社会。”

1927年7月,张鼎丞回到家乡金砂并很快就成立了中共溪南支部,组建了农民秘密武装组织“铁血团”。1928年6月底7月初,张鼎丞领导了福建革命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群众武装暴动“永定暴动”。永定暴动后,张鼎丞又和邓子恢一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溪南土地革命,永定的百姓终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

1929年3月红四军第一次入闽后,闽西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1932年3月张鼎丞当选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一次,他走访烈军属,发现60多岁的钟老伯家只剩钟老伯和一个未满10岁的小儿子,而且当地烈军属中这种困难户还为数不少。张鼎丞回去后马上开会研究,决定省苏及所属单位的干部每周六都要为当地烈军属做一两件好事,他自己坚持带头做。时任福建省苏秘书长温仰春曾回忆道:“张鼎丞同志强调依靠群众首先要关心群众,对群众漠不关心,就会失败。突击队下去,不能光向群众要粮食,讲扩大红军,而应该问群众有没有粮食吃,家庭和睦不和睦,有什么困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张鼎丞受毛主席嘱托,留下来领导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也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有一回张鼎丞发现永定湖雷增水坑一位老太太久病却无钱医治,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节省下来的伙食尾子一块银圆送给老太太治病。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土改工作中,他强调“首先照顾贫雇农,使贫雇农得到足够的土地”。后又针对中农提出的土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已分了的,则从公地或其他瞒报土地中补还中农;无地可补者,则照价收买或给以粮食并向中农解释、道歉,召开中贫农联欢会”。从1946年6月底到9月底,华中解放区1500万群众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张鼎丞主政福建。他强调,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示,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他带着福建的广大干部群众重建家园,兴修铁路、电站,发展农业、工业,各方面的事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当时,福建的鼠疫十分猖獗,他请傅连暲帮助解决防疫和治病问题,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旧社会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福建人民的健康做了一件大好事。

1958年秋天,张鼎丞回到福建视察工作,他看到地里的稻子已经成熟,却只有老人孩子在勉力收割,感到十分奇怪,经了解原来青壮年都被调去大炼钢铁了。他心情沉重地对当地领导说:“明年你们还吃不吃饭啊?这么好的稻子糟蹋掉,怎么对得起群众!”1961年,他再次回到闽西,看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确实很不好,痛心地说:“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生活得怎么样,这是头等大事。我们应当把人民的生活时刻放在心头。谁要是忘记了这一条,就不配做共产党的干部!”

1981年12月16日11时,闽西人民的好儿子张鼎丞与世长辞。1981年12月22日新华社北京电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同志的生平事迹》对张鼎丞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永定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