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全力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武平示范

——访武平县委书记张丽华


■融媒体记者 王尚华 郭娇妍 宋晶莹 通讯员 刘鹏标

“近年来,武平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把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坚持‘小而好’‘建集群’,突出‘专、链、聚、优’,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武平县入选国家创新型县、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显示模组及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显产业集聚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10日,武平县委书记张丽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纵观武平县发展新显产业的历程,从选准赛道到深耕赛道,“专”字贯穿其中。张丽华说:“我们坚持提升‘专’的能力。突出专家加持,聘请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等17位专家学者加入‘武平梁野智库’,加强与厦大、省创新研究院的合作,持续实施‘梁野英才’聚集计划,并设立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院,委托中国电子院编制《武平县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学习,将新型显示专业知识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举办梁野讲坛‘产业发展’专题讲座,让招商竞赛单位干部全员学新显、懂新显。聚焦专项发展,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为产业链,重点发展光学新材料和显示模组。”

产业链是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武平县强化“链”的意识,着眼于建链补链强链,多维度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我们根据武平现有产业情况,精准绘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补充式、填空式引进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与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对接,推动建立生态合作关系,采取‘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培育新显头部企业。强化技改升级,引导龙业光电、金普达等企业实施了一批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县累计培育新显规上工业企业4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瞪羚’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张丽华介绍。

如何更好发挥“聚”的优势,推动新显产业聚势发展、高质量发展?张丽华说,武平县聚焦打造产业聚集地,建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创业楼、人才公寓、运动场等配套,通过建设新显产业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聚焦建成集约物流,建设4.5万平方米闽粤赣边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物流运价较市场价低了30%—40%。聚焦提升集成服务,建设武平新型显示检测中心,为新显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服务;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新显产业大脑”,实现新显产业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在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中,武平县企业数字化水平位列第一。

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最好的“梧桐树”、最强的“吸铁石”。武平县全力打造“优”的环境,全方位保障企业发展。“一是畅通供需对接。深入开展‘供需赋能、助企强链’等活动,全县31家企业成为省级新显龙头企业的正式供应商和备选供应商。二是保障融资需求。依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对口支援和广州工控集团对口合作优势,分别设立聚力龙岩产业发展基金、广龙一号创投基金,搭建资本招商平台。三是建强产业队伍。实施‘才聚武平·智创未来’行动,出台产业人才培育专项扶持政策和用工保障政策,共引进省高层次ABC类产业人才14人、工业企业产业人才68人,近三年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7587人。”张丽华说。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张丽华表示,武平县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推动新显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武平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