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罗胜:二月二游大龙
图为罗胜二月二游大龙盛况。
■吴尧生 文/图
二月二,龙抬头,迎花朝,游大龙,是闽西连城罗胜村的传统节日。大龙每节长4米,直径50厘米,由龙板、竹片和竹篾扎成,然后用纸糊裱而成,绘上龙麟,写上祝辞。几十板乃至上百板连接在一起的大龙出游,罗胜大地上就腾跃着长达几百米的大龙,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情感。
由于周边的闹元宵活动早已结束,因此罗胜村的二月二游大龙就十分吸引人。
二月初一上午,村里的理事会就要组织10多人“查修龙路”以保证大龙和观众都能顺利通过。下午4时即举行隆重的祭龙头仪式,一般是在空旷的大坪里举行。但见制作完好的龙头、龙尾安放在桌子上,香案上的香炉里,烛光灿灿、香烟缭绕,猪、鸡、鱼等“三牲”酒礼一应俱全。三声神铳响后,乐队伴奏,礼炮齐鸣,尔后,福首公携众执士在礼生抑扬顿挫地高声引领下,对龙头行三拜九叩之礼。祭礼毕,接龙开始。家家户户燃香点烛、燃放鞭炮,龙身里的蜡烛纷纷点燃,光彩照人,初一、初二,便是大龙出巡的日子。大龙在公路和村道上巡游,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门前都点起松明篝火,燃放鞭炮“接龙”。白天看龙,龙游大地;夜间观龙,如火龙升天,煞是壮观。
罗胜游大龙历史悠久。据民间传说,大约在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有一年夏初,罗胜的秧苗刚刚插下不久,老天就久旱不雨,看到田里的禾苗一天天枯黄下去,村民们心急如焚。怎么办?只好乞求龙王爷帮忙。于是,罗胜吴姓的族长们,便带领全村男女老幼,备好“三牲”酒礼,糕点果品,糍粄年糕,在水尾拱洪头的溪边设坛建醮,向海龙王祈雨,十分虔诚,并许下宏愿:只要龙王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此罗胜就年年扎制龙身,并举行隆重的祭祀和热烈的巡游活动,让龙王爷尽享人间香火、食禄。也许是罗胜人的诚心感动了龙王,祈雨活动不久,老天果然就陆陆续续下起了雨,当年罗胜的水稻获得丰收。罗胜人也不食言,最初是以房头为单位出龙,岩头、对面山、隔沟、水尾、岭背畲各大房纷纷效仿并努力改进,把大龙的制作过程和游龙技巧推向极致。可是,这样游龙热闹虽热闹,却常会因游龙时间的先后、游龙路线的安排等问题引起纠纷。若干年后,各房商定,每年二月二罗胜全村只游一条大龙,既减少摩擦,又能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于是,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每年二月二晚上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游龙结束后,罗胜村民家家户户都要重整菜肴,热情地招呼客人喝龙酒、划拳行令,主人轮番打“通关”划拳敬酒,把交友、联谊的气氛推上一个个高潮。宾客们频频举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客人醉了,主人醉了,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游龙的喜庆温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