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精育善用强动力 扩容人才“蓄水池”
乡村振兴人才指导花卉品种改良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出台“1+N”人才政策体系,招引岩籍优秀人才407名,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谢素原,研发年产20吨富勒烯粉生产线项目,引进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4名教授专家挂职副院长,设立“名医工作室”。依托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强对台人才交流合作,吸引105名台湾人才常驻,做法在《八闽快讯》刊发。
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发挥对口合作及对台交流优势,9位广州名师到漳平开展教研指导,送培送教14名,建立台湾人才“1+X”师带徒培养机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62名。定向委培37名教育及医疗人才,培养名师名校长40名、技能人才195名、国家级乡村工匠1名、省级高层次人才2名、非遗传承人15名。
激发人才双创活力。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签约两岸农业合作项目25个。引入樱花、研学、民宿等发展“茶叶+”新业态,打造13支台湾创业团队,29名台湾人才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奖项,1名台湾人才获评全国十佳三农人物。成立省博士后创新服务基地、驻外人才工作站、博士科研基地以及海峡两岸花卉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新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漳平籍杰出乡贤郑南峰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