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角
陈巧霞 绘
□ 莫志强
茫茫雾,丝丝雨,拉开了农历兔年的序幕,随即,逐步放晴的天,带来了些许惊喜。午后,淡淡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角。此时,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满是喜庆而温暖的味道。
我眼中的屋角,是由家中一个小阳台改造而来的。推拉门、玻璃窗、一对墙,围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狭长空间,既做书房,也算工作室。我的靠背椅与女儿的小课桌,一前一后,默默挨着。夜幕降临时分,女儿总喜欢拉上窗帘,在台灯下开始自己的作业,我则在一旁看看书或写写稿,此刻,只有远离喧嚣的静谧。
当然,说完全远离,也非现实,因为对面是石锣鼓公园南大门,中间隔着车水马龙的道路。犹记得,多年前,这个公园还几乎是黄土,并在协调电线杆腾挪之事,至今约有“一纪”了吧,生肖轮换了一遍。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曾经仿佛就在昨天。
时光匆匆,住进现在的小窝也有两年半了,伴随日出日落、月升星起,历经四季更迭、晴雨交替,屋角还是那样,始终不变,迎来新春,又送走新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淀于心的是恒久的安宁。这里,刷抖音刷到了四十年前春晚的质朴,听音乐听到了《早安,隆回》奋进的旋律;背课文背出了勤勉的玉果,问作业问出了意外的收获……还有嵌入薄壁的书柜、紧贴墙体的书橱,都是流年带不走的财富。
在这早已不愁吃穿、吃好、穿美的时代,过年,其实过的就是一种心境、一丝感悟、一份祈盼。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屋角,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发现,它便会成为你心灵的绿洲。这样的屋角,或是如我家般的小书房,或是摆上鲜花的养花间,或是茶气氤氲的泡茶室,不用多大的地,只要是够“呼吸”之所,便可能让你忘却烦恼、找到美好。在出门热闹一天后,来到屋角回味一番,把年味留在心底、乡愁记在心间,或是过年最大的意义。
有人可能会说,物质才是最实在的,在外打拼一年,为的是挣更多钱,换新房,买新车。这自然没错,但同时也应视己所能、量力而行,谨防沦为房奴、车奴、财奴。我们须明白一个道理:房子再大,车子再好,票子再厚,也不如活得轻松自在、喜乐安康。因为房子再大,我们真正所需的也就是够躺的一席之地;车子再好,我们走过的也都是同样一番风景;票子再厚,我们所过的也已是相近的一般生活。
但这并不是说反对住大房、开好车、多挣钱,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永远是我们每个人奋斗的动力。有实力,我们可以加一把劲,让日子更加美好,活得更为光鲜。不过,倘若太吃力,我们也不必好高骛远,须脚踏实地、从长计议,逐步迈向目标,方为明智之举。
经冬复历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生活有风平浪静之美,也有风高浪急之时。无论如何,我们都得面对,只要“心气”不变,守住“潜身屋角”的定力,静看花开花落,坐望云卷云舒,相信一切都会永远好、变更好。人,总是在面对中成熟,在成熟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功,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屋角,就这般静静的,若干年后,它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也无意去猜,但我知道,它定会化为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就在这宇宙之中,就在这天地之间,陪伴我一路前行,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