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红军军装


图为第一套红军军装。国家二级文物,古田会议纪念馆存。

□ 叶勇明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套红军军装:灰蓝色、布质;上衣为中山装式,有两个上贴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领章上绣着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帽,缀有布质红五角星帽徽。这套简朴的军装,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第一套正规的军装,1929年3月在福建长汀设计并制作出来。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在长汀长岭寨消灭了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2000余人,击毙旅长郭凤鸣,进占长汀城,取得了红四军入闽第一仗的胜利。长汀是旧汀州府的府治,是闽赣边境上的一个重镇,商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是一个较为富庶的中等城市。进入长汀城后,红四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了10余家反动豪绅财产3万余元,并向商人筹借了军饷2万余元。

如此巨款怎么使用?考虑到当时红四军服装各式各样、形形色色,大部分战士的服装相当破旧,急需更换补充,同时为了便于行军作战和内部管理,红四军前委决定拿出一部分军饷,用来制作4000套军装。

当时,郭凤鸣在长汀建有一个被服厂,有12台缝纫机和一批布匹,被红四军全部接收了过来。在此基础上,时任红四军军部副官长杨至成四处招收缝纫工人和个体裁缝,在长汀县城南门街郑屋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临时红军被服厂(即后来的中华苏维埃被服厂),为红四军赶制统一的军装。红军派人向布店购置布匹,但是市场上并没有现成的灰蓝色布料,红四军军需处被服科的同志只好买来各色各样的布料,与染布坊老板交涉,请人把布匹染成灰蓝色,印染后交被服厂做军装。

红四军参照当时苏联红军军服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初步设计出具有红军特色的军服,再由红四军领导亲自审定。军衣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还有辽阔的大地。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纪念列宁同志,红四军前委决定把军衣的红领章缀上黑边。这是红军史上唯一红领章上缀有黑边的军装。由于时间紧,数量多,工人少,机器不够用,只好安排两班倒,每班8小时,日夜加班赶制。军需处还找到20多家私营服装店老板,委托他们帮助加工军服。经过后勤同志和被服厂工人不分昼夜的努力,几天后,4000套崭新的军装发到了全军。从军长到士兵每人领到一套带红领章的灰蓝色军装、一顶缀红五角星的军帽、一个挎包、一副绑腿以及两双胶鞋。

这是红四军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军装。红四军指战员们穿上新军装后,军容军貌焕然一新,军威大振。红军指战员们在长汀县城南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检阅。

这套红军军装,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的军威、军容,而且适应红军战斗需要,灰蓝色布质便于隐蔽和自我保护,绑腿让红军战士机动灵活,便于行军作战。

“一颗红星头上戴,二面红旗领子绣。”从此,红四军战士们穿着这套军装,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