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九侯云汉正气歌

图为江山镇村美村九侯山雄姿。
□ 肖中良
初识“江山”,缘于“睡美人”。不为好色,实乃此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观,太勾魂摄魄:一脉远山横亘,粗重的山峦起伏线条,勾画出一仰卧美女,眉目清秀,瀑发低垂,乳峰高耸,泰然长眠。出神入化,鬼斧神工,逼真得彻入造物主骨髓,令人击节哂叹,流连忘返。
心中暗忖:泱泱中华大地,到处江山多娇,如诗如画胜景山川,奇山丽水,比比皆是,偏何此一名不见经传之僻地,竟高调大号呼之“江山”?未免有些孤芳自赏,夜郎自大之嫌?
此番村美之行,对江山的印象,似从一本书的封面,走进了书的重点章节,读到了书中情节的高潮。领略了江山的深刻与内涵,感受了江山的权重与分量,触及了江山的思想与灵魂。
要说村美乃至江山最为厚重的文化景观,非“九侯叠嶂”莫属。
神山圣地,九侯览胜。原来这里有九座鳞次栉比的突兀山峰,气势磅礴,重峦叠嶂在一起,形成村美北边高耸云天的一片如刀劈剑削似的巨大山体如画如屏。山峰高耸霄汉,均在千米以上,其中最高峰海拔1347米,九峰列峙,尊若公侯。九座山峰巍然屹立如九位相侯,气宇轩昂,雄峙山间!故名“九侯山”,亦谓之“寿山”。遂列龙岩县古八景之一,北之镇山风光。明初兴化(今莆田市)人黄约中有诗赞曰:“北山青不极,九叠互巍然。雨后青横黛,云端秀吐莲。清晖浮雁石,佳气泛龙川。神异归名阀,由来不乏贤。”
清高士苏鏸名句赞曰:“山分九贵诸峰列,势接中天万壑低”。世俗有曰,山体象形列峰如猴,故民间又口称“九猴山”,显然此说不正,有悖龙岩八景内涵。
古代官员乃至皇帝祭祀山川,历来有之。源自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中国崇敬自然的观念自于原始社会,古人对自然认知不足,在开发改造自然中遇到了重重阻碍,于是先人们便顶礼膜拜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龙岩郊外四座名山,各领风骚,古代官员为何独尊单拜“九侯山”呢?东宝山,虽然山体饱满庞大,但不够嵯峨奇伟,海拔也没九侯山高;紫金山突兀高峻,但地处西郊,方位不尊;奇迈山逶迤丰盈,龙脉纵横,然南逸斜出,非城池靠山也。唯九侯大山,诸峰耸立云天,前后起伏列排,正北面南,上承百里梅花山太祖龙脉,下纳东宝、紫金、奇迈之环龙灵气,正襟危立于龙岩北郊,堂皇而为龙岩城之少祖后龙,岂有不至尊受礼之地?十里遥祭,迎祥接彩,九侯光照,大美村美——正乃洪福大寿敛气吉地。
理所当然,“九侯叠嶂”既是龙岩八景之一,也是古城龙岩的保护神。诚然,古代龙岩州县官员皆乃饱读诗书的封建士大夫阶层,在江山村美筑台祭拜九侯山,绝非一时兴起,权宜之计。他们也在推行一种社会教化,就是祈求九侯神山保佑其任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政兴务举,庶绩丕著”。天长地久,祭拜九侯山,渐渐也形成了一种古代龙岩的官场文化,倡导积聚一种“风清气正”的社会“正气”。这不也是值得称道的一件善政吗?
尤令人惊奇的一种说法是,最早创建“九侯叠嶂”观景台,竟是南宋末年(1277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率兵勤王,招募军士,屯兵龙岩二个月,曾带数千人马,在此安营扎寨,训练义勇,此处就是他的指挥台,可以摇旗鸣号指挥军队。至今尚存100多米长的战壕遗址。
更令人瞠目的是,这里还留下了文天祥的诗文墨宝遗址——丞相岩。在东阳山麓,一块并不起眼的岩石上,镌刻着一首诗。诗曰:“怪石岩岩总是窝,当朝宰相此经过。马蹄踏破归来晚,万古流传永不磨。”
这就是传说中神圣的“丞相岩”。据明万历恩贡连瓒云:“迄今遥遥数百载,字迹俨然”,但物换星移,如今早已遗踪难觅。文天祥此诗不见于《文天祥全集》,真伪莫辨。但盂村峭壁被后人称作丞相岩、题诗岩,寄寓着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与怀思。
拍案惊奇,在这幽古的“九侯叠嶂”遗址,竟幸存敛踞着千古民族英雄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九侯山,邂逅文天祥,是天地正气,还是偶然巧合?幸哉,斯岩!壮哉,神山!
其实,据专家考证,科学观之,九侯山高山峻岭,严冬挡住了北方寒流,使龙岩城区冰雪减少,暖流回旋;炎夏又阻挡东南台风,使其折返,积聚云雨,龙岩城区降温凉爽。九侯山,俨然成了偌大龙岩盆地的天然空调。这不是一种自然的天地正气吗?
有人说,“江山”没江,然村美水库的建成,形成了碧波荡漾的浩瀚雪云湖,丝毫不逊于一般的江河,这不正为“江山”之“江”最好的补缺吗。或许,江山,最初本是江姓人家居住的地方,抑或,“江山”本是偏义复词,偏重在“山”,大写了一个“山”。由此,“江山”在华夏大地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堂堂正正,不负名号。
有睡美人这个绝色封面,又有村美“九侯叠嶂”书写的厚重万世文章,复加东阳山丞相岩文天祥吟诵的千年《正气歌》,“江山”这本书够沉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