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赏景心自安


雨中荷。

□ 李莉 文/图

初夏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时听身边的人抱怨这无休止的雨,而我却不然,对这纤纤细雨自有偏爱。

朱自清在《春》中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连绵雨天总会想起这段话,活泼有趣,雨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它滋润世间万物,装点亭台荷池,看着满眼油亮的青绿,闻着清新舒适的空气,又何来之恼?

春风细雨,繁花正盛。寻一幽静之处,临着水边,坐于亭中,沏一壶雨前龙井,望着雨儿随风飘落,在池面上泛起阵阵涟漪。亭边杏花、梨花相伴,若吹箫一曲,便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了。

入夏之初,薄雾晨时,倚在荷池的长廊里赏雨也别有意趣。满池新荷初展,绿叶团团,雨滴如珍珠般洒落叶面,恰似玉珠落盘。鲜嫩的花骨朵儿上挂着几滴雨点,又像娇羞的少女脸上的香泪。正赏得入神,偶有青蛙跳上荷叶或鸟儿飞过,一池静荷便瞬间灵动起来。

春夏的雨夜让人舒心。春夏的雨夜,可敞开窗扉,轻轻地把雨声请进来,临窗而坐,四方茶桌上沉香轻袅,瓷瓶里翠竹弄影,捧一卷心喜的书慢慢品读,偶尔看看窗前的雨,听听雨声的倾诉。书里颜如玉,帘外雨敲窗,不知不觉便已是夜深。放下书卷入梦,枕一夜风雨,不知深幽的小巷里可会传来杏花的叫卖声?

雨水滋养,田间的野菜自是生机。这时,最适合领着孩子采摘。提上竹篮,湿地边一大片鱼腥草、益母草、艾草、马齿苋,荠菜也在地里冒着,孩子很好奇,这些其貌不扬的小草真能吃?——一番解释,采摘起来,满篮而归。摘择清洗,厨间忙碌,让野菜变成一道道美味。清白相间的益母草鲫鱼汤、爽口有味的凉拌鱼腥草、青翠欲滴的艾草青团,色香齐全的荠菜炒鸡蛋,酸味适口的麻油马齿苋,都是自然的味儿和雨的鲜甜。

春夏的雨,可浓可淡,可诗可画,怎舍得恼了她去?惆怅也好,愁丝也罢,生活总在不断地变化,光阴似箭,不觉间盛夏将至,骄阳似火中我们是否又会期待感怀起那无边的丝雨?

眼下,雨还在不紧不慢地飘落,何不换一种心情,换一种心境,抹去心中的忧愁,褪去浮华的外衣,赏雨中景、品雨中味,便能心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