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点亮心灵阳光 护航健康成长
连城县打造未成年人校外“心灵加油站”
□通讯员 黄水林
“是‘心灵加油站’让我孩子重新步入了学习正轨,谢谢辅导中心老师们的真情关爱。”5日,在连城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一学生家长向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们反馈孩子的近期学习情况,并连声道谢。
原来,这位家长的孩子在读高二,学习成绩较为优秀,却因经常烦躁、沉迷于手机,而不愿意去上学,被班主任建议到该中心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针对这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中心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诊断、表达宣泄、觉察领悟、重建新行为模式,先后进行4次心理咨询,让该生解开了心结,重新以健康的状态安心学习,主动寻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精心打造未成年人校外‘心灵加油站’,点亮孩子们心灵阳光,护航健康成长。”连城县委文明办主任李荣华如是说。近年来,连城把抓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打开心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模式,将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打造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加油站”。
三级网络“高标准”
心理服务“双结合”
连城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坚持专业性、科学性、保密性等原则,高标准打造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县中心设立设置接待室、书吧、个体咨询室、团辅室、箱庭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等7个功能室,配备了心理测验系统、心理健康专业书籍、沙盘沙具、宣泄器材、团辅器材、热线电话等设备,开展心理沙龙、箱庭疗法、绘画治疗等专业化服务。在全县17个乡镇、248个村(社区)文明实践所站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为未成年人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针对山区专业心理咨询人才普遍缺乏的情况,连城“心灵加油站”通过专业化与社会化参与、与高校合作“双结合”模式,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建立由12名县心理教师志愿者组成的兼职队伍,协助开展心理教育辅导和咨询活动;邀请由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家长组成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队伍,为全县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宣传普及工作;与闽南师大心理系建立合作关系,34名心理系研究生与中心结对深入乡镇社区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
帮扶辅导暖心灵
行为引导护光明
连城“心灵加油站”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心理健康为主线,开展暖心帮扶、个性化辅导,全力帮助被心理健康困扰的未成年人走出心灵的迷茫。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测评、心理访谈等方式,根据个体心理需要制定“一人一策”的心理帮扶方案,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与辅导;开辟线上交流平台,借助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开展针对性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定期深入社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亲子教育、婚姻家庭、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服务;主动承担关爱弱势群体、关爱社会的责任,通过举办“关爱播希望,真情助成长”主题冬令营、走访慰问困难儿童等形式,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社区服刑人员子女等群体提供指导帮扶。
连城“心灵加油站”实行行为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护航阳光健康成长。定期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亲子课堂、团体辅导活动,以促进未成年人良好的适应与发展。采用社会活动教育法,组织“大手拉小手”“文明交通 助力创城”“学雷锋、促和谐、进社区”等公益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20年5月,连城心理健康辅导团队走进冠豸小学,为该校刚复课的3-6年级500多名学生带来以“拥抱情绪 向阳而生”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调节情绪、关爱自己,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据统计,近年来,连城“心灵加油站”共接心理辅导个案311起,举办“童心向党 守护成长”“美好人际 从心开始”“阳光心态 平安出行”等系列团辅30余次,为推进连城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