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读报迷


□ 陈玉璧

有人笑我是“读报迷”,我认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旅行途中,或是在上街购物的一些店家,只要有适合我读的报纸,我便会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虽然我已退休多年,日常的智能手机十分普及,但我爱读报的习惯还是坚持。这辈子大概和报纸结下不解之缘。只不过时下我的年纪大了,眼力差了,读报还真的不自由了。

未退休前,我喜爱读与我职业有关的报纸,如《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语文报》《中学生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文史报》《考试报》《中学生写作报》《语文周报》等。

我对其他报纸也十分感兴趣。如《闽西日报》《仙游今报》《湄洲日报》《东南早报》《厦门日报》《福州晚报》《福建日报》《中国剪报》《每周文摘》等。

有人觉得读这么多报纸太费时间,可能影响我的工作。

其实,我是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语文是百科全书,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备课不能仅限于书本,泛览报纸也是一种极好的备课。当然,读报时应根据时间多少,每次挑选若干种。

21世纪的信息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信息,分过时信息和即时信息。语文课本上的信息大多是过时信息,报纸上的信息大多是即时信息。

一份有品位的报纸,刊载的信息往往是较多的即时信息,如春风扑面,涌动着时代的新鲜感。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时事政治、科技人文、名人逸事、家政理财、医药健康、军事体育、花鸟草木,以至人间悲欢离合。读报纸,犹如进入一方迷离的世界,让人自由汲取其中无穷的知识甘泉,给自己的心灵注进鲜活的精神营养。

既然如此,常读报纸,何乐而不为?

我读报纸,一为精神充电,读报后常觉精神充实,其乐融融;二是将报纸上的知识引进课堂,补充课本上的知识点的不足,让学生获得最新的信息,尽早让他们与课堂外的大千世界接轨。

我读报纸,还为了更好地搞学术研究。退休前,我根据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撰写论文,先后在10多个省市的几十家报刊公开发表。

其中一些文章就是得益于读报。一次,我受《每周文摘》的一则报道启发,联系到中学作文教学,写成《反向思维与作文创新》一文,投寄河北师范大学的《语文周报》,不久就发表了;又有一次,我读《中国剪报》,受到其中一则报道的激发,灵感顿生,很快写成《从读书要善于征服书说起》一文,寄给广西大学的《阅读与写作》杂志,也发表了。

我还先后参加省内外各种级别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其中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中国人民大学《素质教育》、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杂志、教育部直属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等举办的全国论文大赛中,撰写的论文均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应该说,上述成果均得益于勤读报纸。

我还提倡自己的学生多读报,并鼓励他们向报刊投稿,我曾把学生优秀作文荐评给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如福建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报《中学生语文报》、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读写天地》、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会报《语文报》、山西《青少年日记》杂志、《辽宁青年》杂志等。在我任上,有近百位同学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优秀习作。这些学生因此受到极大的激励。其中有一位学生在《闽西日报》上发表《把握打开成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后来高考成了龙岩市文科状元,考上南京一所名牌大学;还有一位学生在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杂志上发表《我的三位同学》,后来也成了龙岩市高考文科状元,考上北京大学。

退休多年,我有一个深刻的感悟:

结识一份有品位的报纸,犹如结识一位良师益友,将终身受益,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