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虹起龙池之美,心向往之

《虹起龙池》,陈健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 宋客
我的朋友圈中有多个唤着陈健,然,我要说的陈健是龙岩市直机关供职的正处级领导干部,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人也。
这几年,陈健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勤奋读书,笔耕不辍,行走在他的家乡,目光聚焦在他的家乡,描摹承载乡愁的山川风物,讲述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叙说温暖厚重的人文故事,讴歌乡风文明的发展进步,追寻这方水土这方人所蕴含的艰苦奋斗、不折不挠、奋发有为的精神,一篇篇美文在媒体传播后激起强烈反响。坚持不懈,终有所获,如今这些美篇将编辑成书正式出版,名曰《虹起龙池》,可喜可贺,令人欣慰。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距龙岩城区15公里,“四面环山,8个村庄连片成河谷盆地,似‘池’得名”。历史上因有驿道与上杭古田相通,又与龙岩城近在咫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也成为贯通闽西与闽南的驿站。1929年5、6月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三打龙岩城时,两次在小池集镇的“赞生店”部署攻打计划。在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潮影响下,小池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不论岁月更替,不论风刀霜剑,小池人民一心一意干革命,以钢铁般的意志演绎不忘初心跟党走的红色传奇。小池革命精神的凸显和塑造,正是自古以来尊崇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革故求变的文脉延续,成为鼓舞人们脚踏实地、勇敢前行的力量源泉;一处处古朴粗粝的风物建筑,静默在小池一隅,凝聚成人文的标高、温婉的传说、丰满的伦理、深刻的哲思、顺应自然的态度,在风中传唱,在山水间鼓荡。
陈健是小池家乡热情执着的歌者,是生活的有心人。这里的一树一木、一沙一石、一亭一屋,对于作者来说都是那么熟悉,都可以是放浪形骸而“发乎情”的寄托。这些物象,曾经放牧儿时梦想,铭刻父母叮咛,感应村落磁场,承载心灵归依,成为作者亲切的发见和怀想。“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嵇康《琴赋》),于是一篇篇关乎故土的乡思乡恋喷薄而出,信手拈来,丰赡多姿,文质兼美,令人遐想。《榕树头记》《璜溪谣》《璜溪寻“璜”》《龙池书院记》《何家陂的故事》《将军庙记》《铁炉坑甘泉与沉缸酒》等篇什,以一赞三叹、回环反复的丰沛情感,记述家乡这块土地的岁月流痕、风物流变,歌吟家乡这块土地的高天厚土、懿德高风,细述家乡这块土地的人丁发脉、丰饶物产,在两棵枝繁叶茂、擎天盖地的古榕树下唱响龙岩风情的交响。
在陈健看来,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仅仅描摹这些故土风物给人视觉的唯美,显然不够,“文以载道”,给人思辨的理性之美才是意趣所在。于是,作者深入发掘主题,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提升文质的伦理境界,并从一联、一祠、一屋、一事等小处着眼,登高能赋,引发情思,夹叙夹议,注入理想,给人绵长的回味。“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刘勰《文心雕龙》)作者在《观“银朱楼”,品“居易”意》一文中,从黄斜村的“银朱楼”说起,叙说历史传人吴远辉远赴漳州装聋作哑当学徒三年,学成炼朱砂技艺回到乡里,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回报社会、重视家教的仁风义举,最后揭示“银朱楼”乃“居易楼”之别称,让人恍然大悟“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的道理。读《小池儒庐官宅坊轶事》一文,通过叙说“官宅坊”的来历,说明儒庐村吴氏先人以打铁为生,技艺精湛,所制铁器精良而蜚声行伍,俟天下大定,面对大明王朝加封赏爵不动心、知进退,只求官府赐予“官宅坊”牌匾的故事,给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阅读感悟。《佛祖岭纪行》,则从小池镇与江山镇之间的分水岭——佛祖岭的一座茶亭说起,面对像天梯一样斜挂下来的陡峭山岭,为方便行人,早在150多年前的“清同治二年(1863)当地廖彦周户即乐充建造”这座茶亭,专供行人歇息,对心存善念,心怀大爱的恩德歌以咏之,让人吟咏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的谆谆教诲。
陈健是小池家乡深情的守望者,是红色基因的传唱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弹丸之地的小池,历史上俊彦竞秀,人才辈出,曾涌现“清代小池三乡贤”“小池南山三名士”“贤士陈钟玉”和“从龙池书院到京西陶然亭”的江藻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小池成为闽西红土地上的重要战略据点,小池人民箪食壶浆,迎接“毛泽东朱德三到小池”,开展声势浩大的革命活动;1927年积极支持“邓子恢在小池开展农民运动”;在赤白交替的艰难岁月,小池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勇敢冲锋在前,1936年配合“廖成美攻取小池黄斜炮楼”;1944年配合“刘永生在小池痛击国民党顽军”,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和国民党的疯狂镇压,决不退缩、决不动摇,创造“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从小池走出了共和国开国中将陈仁麒、开国上校邹昌茂、开国中校吴良辉、红军医生江怀瑾以及新中国首任龙岩县委书记、龙岩地区行署副专员吴潮芳等,涌现了一大批军政要员、科技英才、劳动模范等。据《龙岩人民革命史》资料,在革命战争年代,小池镇共有革命烈士358人,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小池人民的心中。
陈健正是在熟读党史的基础上,寻觅历史遗迹,寻访历史老人,查阅回忆实录,学习思考,融会贯通,一个个历史人物或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加之以“春秋笔削”的范式记人、描物、叙事,无意中却把小池镇的红色历史铺陈开来,酣畅淋漓,极具风力之美,令人掩卷沉思。
陈健是小池家乡多情的追梦者,是践行绿水青山的风雅人。山环水抱的小池,满眼青翠的福地,既是祖祖辈辈栖息繁衍的家园,也是作者着意追求的情怀表达。绿色生态,人之命脉,丕变维新,唯山水与共。读这些文字,字里行间总泛起缕缕风雅,有“英华曜树,浅而炜烨”的秀美。攀登黄莲盂,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片原始森林、天然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林混生的山地,植被保存完好,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穿行于山林间,简直是在享受‘森林浴’”的美意。(《登黄莲盂记》);走进小溪庐,“进入林内,见树木枝梢纵横交错,枝连着枝,叶叠着叶,遮天蔽日,十分凉爽,有曲径通幽之感,充满原始的神秘。”(《小溪庐·红绿两色交相辉映》);龙岩樟树王,“这棵大树,树身下部,虽有一树洞,可让人避雨栖身,却依然顽强生长,蓬勃向上,凌空苍苍,逗雨留云。”(《龙岩樟树王和它美丽的传说》);等等,简洁风雅的文字和秀美的状物,如同把我们带入仙境,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双目紧闭,深呼吸,再深呼吸,大口大口地吸入负氧离子,通体清爽,那是人间胜境,那是守护的大自然对美丽小池最丰厚的馈赠!
风情之美,风力之美,风雅之美,应是《虹起龙池》一书留给我们心向往之的阅读和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