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观念先行 从我做起
□陈俊梅
当前,我国已普遍进入垃圾分类、实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新时代。这是我国对垃圾处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既是广大城乡居民改善生存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可以说是社会治理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对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方案,新罗区也制订了实施方案。至此,在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这一举措,从宣传倡导到具体实施,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每个市民都要遵循的实际行动了。
然而,从此前新罗区政府在龙岩中心城区23个居民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试点情况看,尽管人们对这一话题有不少议论,但与“政府热”相比,还存在着“百姓看”的问题,即是说,市民大众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态度还不是那么热情。为此,笔者认为,作为一项新开展的社会工程,要塑造人们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新的观念引领,才能真正让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到位的行动上来。
所谓观念,说理论一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头脑里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印象;说通俗一点,就是思想意识。但需强调的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观念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当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当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就会有不少原有的观念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了。
就拿对“垃圾”的观念来说,“垃圾”在大多数人原有的观念中,都是些毫无用处,甚至脏臭不堪的废物,统统一扔了之。在现实社会中,除厚纸皮、旧书报、塑料瓶等有作少量回收和拾荒人员捡拾之外,其他的都几乎悉数丢弃,被直接拉去填埋或焚烧。可是,若以新的观念看来,人们先前随意随手丢弃的垃圾,并非都是完全意义上的废物,其中还有许多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换句话说,把大量的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类别分开投放,将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收集起来,经过科学处置,可以变废再生为很好的资源,还能有效防止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地,防止其中有害物质侵害人们的健康。
总之,新观念先行了,才能大大有助于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从我做起,把生活垃圾分类好投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