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摄影套餐有“猫腻” 消费者警惕“甜蜜陷阱”


选自《人民网》


□记者 施薇

对于很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来说,拍婚纱照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然而,1月3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当下,随着婚纱摄影商家的逐渐增多,婚纱摄影消费环节的“猫腻”也越来越多。隐性消费、二次销售、样片当客片……不少消费者稍不留意便会掉进不良商家的“甜蜜陷阱”里。

套餐虽有优惠但加价项目不少

28岁的小菲和男朋友前段时间去拍摄了婚纱照,本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可拍婚纱照过程却给他们留下了十分不美好的回忆。

小菲告诉记者,去年国庆黄金周的时候,自己和男朋友去逛街,遇到一婚纱摄影店在做促销活动,店员表示只需花费6000元,即可享受精美婚纱照套餐。“当时还给我们看了样片,我们觉得很优惠,便交了定金,预约12月初拍摄。没想到在‘精修’和‘入册’的时候,要求加价,当时合同也没有具体说明这项内容,我们只得多加1000元。”小菲说。

和小菲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市民小小。“前几年拍婚纱照选了一个5000元左右的套餐,当时店员表示套餐包括婚纱照、孕妇照、宝宝周岁照,还告诉我之后不需要再加钱。拍完以后,店员又告诉我如果想要全部底片的话,要另外加500元,我们不得不加钱,要了全部底片。”小小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自己去拍孕妇照,店员告诉他们现在换老板了,以前的套餐过期了,但是新老板说照顾老客户,加199元补贴化妆师就可以拍摄孕妇照。“我们没想到居然多了这么多‘隐性消费’,只得吃了哑巴亏。”小小无奈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存在类似的经历,他们均表示,“莫名其妙”主动掏了钱。至于其中的具体门道,虽说经历过了,但这些消费者也说不清。

业内人士:提前取经,大小事情需合同注明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拍摄何种照片,拍之前最好多跟周围的亲友们咨询,或者上网搜寻一些影楼消费陷阱及应对办法,全面了解后,再前往拍照。同时,一定要签订合同,推销员口头承诺的事情不管大小,都应写进合同中,切勿相信口头承诺。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签合同前,还需要谈妥必要内容,如总共拍多少张?外拍到什么地方?入册照片多少张?底片是否全部都赠送?放大照有几张?相框是否收取额外的费用?选择摄影师加不加价?化妆师化妆品是否要加价?婚纱是全店任选,还是有指定的款式?外景的交通车辆是否由他们准备?棚内的话,有没有需要特别加钱的内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