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林,青春小站
□ 余小明
趁着文学采风,终于有机会站在苹林站的面前,近距离地凝视,方知往事并不如烟。
第一次知道苹林,知道苹林属于铁山,就是在乘坐火车途中得知的。火车“哐当”一声,停靠在苹林,“哐当”一声,停靠在雁石……这些场景不止一次地进入我的梦中。
这条漳(平)龙(岩)铁路线记载着我的青春足迹。1975年冬,我进入一家有着一千多人的大型国企上班,星期六的晚上,从雁石上车到龙岩下车,星期一早晨又赶到火车站,从龙岩到雁石,那时车票是五角钱。途中必经苹林站。
从史料上得知,铁路漳龙线于1958年3月动工建设,在漳平和春与鹰厦线连接,全长56公里,铁路沿线设苏坂、坂尾、雁石、苹林、龙岩北等站,其中建有八座桥梁,12条隧道,1961年10月建成通车。铁道兵新线管理处先试办客、货运输,11月19日,铁路正式办理营运。这是龙岩有铁路之始。
记得参加工作时,乘坐铁路漳龙线从龙岩出发,第一站便是龙岩北站,下一个就是苹林站了。尽管当时的苹林站级别不高,只是个小站,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要有火车停靠,照样有列车员站在那向列车致意,照样有信号灯在闪烁着,列车员身穿铁路制服,形象高大威武,那一招一式着实令人羡慕。苹林是我人生旅途的青春小站,一到星期六,家住龙岩的工友都背着“桶包”(那个年代时髦这种包),急匆匆地从雁石站跳上由漳平开往龙岩的火车,火车只要到了苹林,心情就渐入佳境,因为离家不远了。
一次上班途经苹林站,一位旅客上车后坐在我的对面,我们聊了起来,得知他当年曾在铁山苹林当过知青,被招工在漳平硫酸厂。他是个细心人,入座后发现我的手指和手心皮肤脱皮红肿,当他得知我的手因长期开车床受冷却液刺激而导致皮肤过敏时,他极力鼓动我找厂劳工科换工种,换一个不伤害皮肤的工种。其实,我何尝不想,每次回到家,都得抽空到医院去看皮肤,推注“葡萄糖酸钙”治皮肤过敏。在这位好心人的鼓动下,我去厂劳工科找科长要求换工种,并出示医院开出的《疾病证明》。那时年轻,不知水的深浅,不知有潜规则,于是以失败告终。这事也促使我下决心离开伤害皮肤的岗位,最终考取了大学文凭,进入了政府机关工作。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那位从苹林站上车、鼓动我换工种的好心人心存感激!
回忆,确实令人感慨万千,苹林小站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各领风骚十几年。自从龙岩的出省铁路四通八达,再不限于鹰厦铁路后,苹林这个小站的命运也就渐渐跌入低谷。拥有辉煌的铁山,高岭土和煤炭这一白一黑,曾经是这个乡镇的自豪。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天的铁山,积极审时度势,调整战略,正着力打造“一溪一水一基地,一鱼一粉一葡萄”的铁山六件宝。
物换星移,岁月流年。今天的苹林小站——当年我人生旅途的青春小站,虽已变成五等小站,但仍然昂着头颅,一如当年英姿不减,令人敬佩!今天的铁山,不愧是铁打的山乡!不仅获得了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乡镇、中国绿色名镇、省级文明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而今,正奋力实施“红基双培,四铁双创”的党建夯基工程,主动融入龙岩市“一市两区三组团”的发展格局。我坚信,今天的铁山,就像中国的动车和高铁,不声不响,但却以惊人的速度,风驰电掣,四通八达,驶向全国,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