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70载,风雨同行


□谢明坤

龙岩是1949年9月1日由闽粤赣边游击队消灭当时盘据在闽西的国民党刘汝明兵团八十八军残余后宣布解放的。就在刚解放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当时的龙岩地方党委就委派胡伟、谢毕真为社长创办了《闽西人民》报。1958年我从福建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闽西报社。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尽管这样报社第一次设立美术摄影组。可是我们三个人只有一台照相机,大家共用。财务规定每月只能报销三个胶卷。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尽力发挥它的作用记录下闽西发展的每个脚步。

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年代。报社在搞好报道的同时也在报社旁的空地上建了两座土高炉进行炼铁。大家轮流拉风箱。虽然炼出的都是废铁,但有了这种实践对分辨炼铁运动中的虚与实是有帮助的。

六十年代初全国进入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为了帮助农村克服困难,地专机关抽调出700多名干部下放到各县农村。我被下放到长汀河田公社松林大队种猪场,由于精饲料缺乏,母猪天天吃干地瓜藤猪越养越瘦,不但不会生小猪,母猪都饿死了,猪场终于关闭。

下放三年后,于1962年回到报社。这时龙岩居民粮食供应调低,地专机关纷纷办农场开展生产自救。报社也到西陂公社南石大队借了几亩地种水稻,种了两年水稻获得可喜收成。编辑部每人每次可分得五六斤大米,数量不多。对缓解员工暂时困难是有一定作用的。

1966年的文化革命,报社也受到很大冲击。以至后来省委通知地市报全部停刊,《闽西报》的使命暂时结束。编辑部成员全部下放到各县参加劳动锻炼。我下到连城新泉公社芷溪大队,直到1972年以后下放人员才逐步返回,我被安排到龙岩地区通讯联络站工作,这是报纸停刊后成立的向福建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供稿的机构。期间我还被省电视台聘为特约通讯员,我给电视台发了许多电视新闻,使闽西新闻第一次在省电视台出现。有一次发了一条上杭县松林发生严重松毛虫害的新闻,引起省里的重视,紧急派出农用飞机喷药灭虫。

1986年《闽西报》恢复出版,我被调回报社。这时,报社设立了美术摄影广告发行部,我们除摄影、插图任务外,每年要组织一两次报纸发行会,推动各县落实本报的征订。1993年,报社紧跟科技进步,采用了先进的照排系统。还购置了一台彩色印报机。为彩色照片的应用创造了极好条件。那时报社编委派我去北京机器厂提货,制造厂安排了11辆运输车接连走了两个星期才到龙岩。机器安装好以后在12月最后一期,各版都安排了彩色版面,摄影部编了一版彩色照片画刊。《闽西日报》第一张彩色报纸从此诞生。

七十年春秋转瞬即逝,闽西日报社已跨进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祝《闽西日报》越办越好,祝报社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