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为《闽西日报》添把力
□江瑾
今年是《闽西日报》创刊70周年,报社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作为一个在报社工作了24年多的老报人,我为自己能伴着《闽西日报》走过其中四分之一多的路程而感到自豪,报社70年的发展中,有我的一份微薄的贡献。
我是1994年2月28日,从当时的龙岩地委组织部调到闽西日报社担任副总编辑的,到2017年12月退休,退休后因工作需要,返聘至2018年5月底,共在报社工作了24年零3个月,亲身经历了报社20多年来的发展,与报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到报社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改行,是一个新的岗位,但也可以说,是恢复本行,是从业余到专业。因为在组织部门工作期间,我时常会利用业余时间写稿件,尤其是言论稿件,曾被《福建日报》和福建《支部生活》连续三次评为优秀通讯员。《闽西报》1987年复刊前,曾于1986年初开始试刊,我也被抽调去担任了几期的要闻版面编辑。想不到时隔8年后,组织上又把我调到报社任职来了,看来这辈子的命运注定是要与报纸打交道的。
在报社工作的时间里,我深知自己政治理论尤其是新闻专业底子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勤奋学习。因此,我注意用江泽民同志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提出的“打好五个根底”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精神鞭策自己,向实践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使自己能胜任新闻采编工作。
20多年的办报实践,我觉得报纸版面要吸引读者,就要强化读者意识,加强对读者的研究,了解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而正确的引导是以有效的引导为前提的,要实现有效引导,就应该而且必须对读者的需求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据此改进宣传报道方式,贴近百姓搞报道,用通俗语言讲好百姓故事。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具体的版面工作中,注意了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中心,在规模宣传上下功夫。对各个时期宣传的中心任务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注意采用多种报道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反映。比如1998年市委开展的“推进闽西新一轮创业”活动,我们除了动态报道,还组织系列报道,各方人士谈创业,撰写系列言论。由于注重宣传规模,内容丰富,有声势有深度,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受到了省委宣传部阅评报告的好评和市委的表扬。
二是弘扬正气,在典型报道上求效应。为了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闽西日报》先后开展了对龙岩“120”,饶才富、王灿荣等等一大批的先进集体和人物的宣传报道,对每个重大典型的宣传都精心策划,注意研究和把握读者的心理,注意综合应用各种宣传手段,开设各种栏目,吸引读者广泛参与,起到了较好的效应作用。
三是注重分析,在深度报道上加力度。增强对热点引导的贴近性和有效性,并注重言论的组织,发挥言论的旗帜作用。
四是注意创新,在版面上求突破。如千方百计增大版面信息量,注意发挥新闻照片的特殊视觉作用,注意采用形象直观的图表新闻等等,增加版面色彩,丰富版面语言。不少版面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当年我们的一些办报体会,现在估计是过时的经验了。如今报纸正处在转型期,以手机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介,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逼上了严冬。但我感觉,不管如何变化,新闻传播的性质没有变,只是传播的介质和传播的手段在发生变化,报纸今后的命运,活的是报,死的是纸。相信在报社党委的领导下,《闽西日报》一定会越来越好,祝福《闽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