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组合拳破解用工难题——

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力活水”


■通讯员 兰秀连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享受购房补贴,这政策真是送到我们心坎里了!”近日,在武平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家新显企业就职的刘女士,对返乡就业的选择赞不绝口。这一温暖场景的背后,是武平全县上下以“争”的劲头、“战”的气势,全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武平紧扣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1+7”、工业质量提升、共同富裕三大行动,从政策支持、宣传创新、企业问需、渠道拓展四大维度打出“组合拳”,既解企业“燃眉之急”,又建用工“长效之基”,为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力活水”。

为让企业“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武平统筹人社、财政、住建、教育、高新区等多部门,量身定制《武平县八条用工保障政策措施》,推出一系列硬核福利:县外员工连续工作满3年可享稳岗奖励,购买园区职工宿舍能获购房按揭补贴,企业高管及职工子女入学有“专属保障”,员工参加技能培训、考取证书还能领补贴。2024年累计发放用工政策奖补近60万元,2025年以来,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资金已覆盖76家企业,发放金额超135万元,政策红利直抵企业与劳动者。

针对“招工信息不对称”问题,武平创新探索“有意义+有态度+有温度+有活动”的宣传路径,让就业政策与岗位资源“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2025年,当地印制3万余份就业政策礼包,在动车站、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张贴,扩大政策知晓范围;联合教育局编写《致留守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通过教师家访传递“返乡就业”温情,唤醒家长返乡工作意愿;联动文体旅游局创排《五老太贺喜》《我也回武平》等文艺作品,在“乡村春晚”中植入招工宣传,带动70余个村居参与,有效搭建起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信息桥梁”。

为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武平建立多层级服务机制,一方面,建立“挂钩服务企业机制”,为重点企业配备专属用工联络员,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县委主要领导主持企业家夜谈会,相关部门班子成员带队走访调研,实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另一方面,2025年8月组织各乡镇排查非在企劳动力,摸清7073人就业意愿。同时,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将基层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切实打通服务企业与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

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上,武平推动招聘常态化,多维度拓宽用工渠道。每月21日设立“企业招聘日”,结合专项活动开展“小而精”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招聘2场,480家企业提供超1万个岗位,为企业输送1800余名员工;组织企业参与“书记市长进校园”活动,赴江西高校开展引才工作,同时跨省招工,扩大人才吸纳范围;通过家访动员28名留守学生家长留武就业,其中12人成功入职高新区企业。

如今,武平服务生产企业159家,产业工人超 1.1 万人,较 2020 年增长10.1%。武平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力争全年为企业招用工15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