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过驳行,肩挑漳汀潮


江全凤

南海之滨,潮州人烟阜盛,大小商船在湘子桥头沿韩江而上,到汇合三江的三河坝,再沿中路汀江而上几十里到大埔县城茶阳,再沿东路漳溪(金丰溪)进入福建,溪水忽大忽小高低跌宕,不可行船。接着在金丰大山中溯溪而上几十里到发源地之一——银山金山,来自银山金山的山泉冲积出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河谷,因地势高,就叫高头。

高头背靠的银山是闽南南靖和闽西永定的分水岭,山那一边的溪水流往九龙江。高头东南经高峻的天岭到南靖县城100多里,西北经连绵的金丰大山到永定县城100多里,实在是兵家不争之地,直到1970年代还不通公路。银山的凹口有个隘头,这隘不是攻防的关口,而是供农夫行人歇脚的去处,隘头有凉亭,没有关楼。江姓宗亲几千人聚居在此,山多田少,这是一个偏僻贫穷寂寥的小村庄。

但是,这小山村也曾经热闹繁华,那是抗战时期。

高头的村路,西南由大埔茶阳经下洋大溪逆流而来,东北经隘头出书洋到南靖山城,蜿蜒在高山深谷中,有些是石路,大多是土路,每逢下雨,泥泞不堪,时有溜坡崩坎,又加土匪出没,商旅不敢行,路上只有牵牛干活上山砍柴的本乡本土的农民。日寇入侵,福建广东沿海的港口城市泉州、厦门、汕头、潮州相继沦陷,海上交通断绝,当时沿海到内地却极少通公路,一时间,赣南闽西的土产、福建广东沿海的海盐海货,只能靠汀江、九龙江内河运输,水浅滩多山险不能通航的地方全靠人力肩挑,原先偏僻寂寥的高头山路成为广东潮汕、大埔到福建漳州的便捷的安全通道。不过,山路无法行船走马,全靠肩挑轿抬。抗战时期,永定的烟丝土纸石灰斗笠,南雄的烟叶,南靖县城的米油棉布药材洋红,大埔的牙粉牙刷毛巾洋油,各类日杂百货农具,特别是沿海大宗的盐糖,不绝于路。起初,每天过货四五百担,1943年高峰期达两三千担。大埔茶阳到南靖县城200里,高头正处在路线中点,挑夫客商便在高头歇脚中转,催生高头过驳行的繁荣,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江朝育的福隆昌过驳行。

朝育和客家子弟一样,家乡不好赚食,就下南洋过番。他和弟弟朝栋同行。朝栋去了,朝育却在路上打摆子,没去成。虽没去成,却去过广州、香港大城市,开了眼界。朝育是机灵人,不安于耕种半山腰上那份薄田。他参加护路队,与天岭的悍匪周旋。后贩卖烟叶,从家乡收购烟叶卖给南靖的烟丝厂,赚差价。抗战爆发,他行走在高头到南靖的路上,发现过货量剧增,特别是大宗货物改零担挑运,管理乏人,头家头疼。他天生是个生意人,从中嗅到商机,利用自己家乡高头村的优势位置,改营中转运输,号“福隆昌过驳行”。他经历护路经商,熟悉沿路的山形地貌、土匪情况,圆融各方,善察行情,敢冒风险,待客宽厚,出手豪爽,过驳行很快红火起来。他写信让南洋的弟弟朝栋回乡协助。和历代农民企业家一样,他自己总管,兄弟分工合作,经商不忘耕读传家。

这是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过驳行。账房是党坪人江统邦,杂务洪坑人林阿顺,沿路各站还有经理,大溪巫子逸,下洋胡昌龙。货物一般在高头墟过一夜,除了自家两间店外,还另租了三间囤货。福隆昌经手的大宗货运有潮州的吴祥记、大埔大祥公司、漳州马平街提昌公司的货物。从南靖到大埔茶阳挑运,每担100斤运费20元(包含护送费,为防土匪,须乡丁护送),管理费六角。

福隆昌的成功吸引他人纷纷效仿,广隆、芳美、永丰、大通等字号也参与转运。这些过驳行再把承运货物分发给挑夫,壮汉挑120斤,高头结伴而行,两天一夜到南靖或茶阳,过一夜,又挑货回来。女人一般挑短途,到湖坑、下洋或书洋,当天来回。高头及沿路各村乡亲,添了个谋生渠道,一根扁担一副脚络一个草梢饭包,在山田之外,卖力谋生。书洋天岭凉亭、湖坑半鉴山凉亭、大溪秋风亭、下洋骊子岭,是挑夫必定停担歇脚之处。每日路上健壮挑夫成群结队,乡亲们走亲办事跟随他们,也不怕土匪走兽了。

1942年,由于日寇封锁,福建沿海盐场生产的官盐,运输全被切断,只好靠九龙江船运或骡马驮运到南靖,食盐堆积成山。为防日寇抢夺,急需抢运到后方堆放或直接销售到后方农村,平抑高昂的盐价。经南靖永定同乡会介绍,洪坑人林叔斋、高头人江茂康一起成立盐运公司,承运官盐,起初运输不顺,只得邀请行家里手江朝育参加,后来吕敬斋、江慨民也加入。同乡会还特地组织了挑夫工会。这批官盐两万担最终安全运抵大埔茶阳盐仓,再沿汀江而上销往闽西赣南各县。

过驳行的兴盛催生了高头各业的繁荣。高头墟光布匹百货店就有7家。村里有轿子70多顶,轿夫200多人。前所未有的商业繁华也促进高头文化事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全民抗日救国的怒潮也随着商贸运输线传到高头山村,江半农等组织“七·七”民族管弦乐队,江卓民等组织的高头抗敌后援会复兴剧社,活跃在金丰片楼坪墟场,巡回演出,宣传抗日,募集钱款,支援前线,深受好评。

抗战胜利后,海运和公路运输恢复,不是上岗就是下岃的高头山路又复归寂寂,过驳行也相继萧条收场。高头的繁荣如深山里的烟花,绚丽短暂,湮灭在岁月中,少有人知。

新时代,高头过驳行和挑夫们的后人从大山出发,沿着当年的肩挑老路,驶上高速公路,或出南靖漳州,或沿金丰溪南下茶阳大埔转广东,从潮汕出海,闯荡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