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溪南故事多


郭黎春

龙岩城区的溪南桥如一弯彩虹横跨龙津河上,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水光溢彩。皓月穿行蓝调天幕,泼银的水面流云追月。晚风吹来阵阵烟火与啤酒的香气,我们坐在南门码头,听当地长者老邱讲溪南的许多过往——

溪南曾是有名的“篱仔圩”。每逢圩日,龙津河下游两岸盛产的“毛箭篱”“洋角篱”“白花篱”以及搭栅架用的小杉木、杂木等便从津头逆水船运至溪南销售。1957年前,南门码头是龙岩水上交通的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本地土特产经此转运至闽南沿海地区。

地处南郭门外的溪南,其实自明朝的时候起便是繁华之地。官道从县署经南门桥出南郭门,沿大同巷往石粉、东山......一路南下至府治,官轿马夫脚力都要经过溪南。现溪南大厦与龙管委办公楼间道路,即是古时南郭门外的驿道朝天街。街上大同巷内原有明洪武举人翁茂立的肇科坊和嘉靖初举人邱惠立的高冈鸣凤坊。相传肇科坊是县令践诺并彰表北门翁茂中举而立,留下诚信美誉。紫诰堂也名声在外。明时的蔡梦说、石应岳元配均为紫诰堂邱家女,石应岳夫人还受诰赠封三品淑人。

溪南富矿,矿山谋生者最多;溪南临河,艄公、水手、挑夫等行业次之。清末起溪南坊和武安坊间的龙津河上就有赛龙舟,传统延续至今。因而溪南划龙舟的行家里手颇多,到1990年代末,龙舟赛中掌舵指挥者几乎都是溪南人。

溪南人最懂水中寻乐。南门浮桥及对岸的吊脚楼是现成的跳台,有外号叫“乌龟”的常在那表演跳水。溪南人喜欢在浮桥下打水球,河上拉个网,便是游乐场,消暑又有趣。

溪南人玩水也玩出荣光。老邱找来文史资料,称自1956年龙岩县游泳队组建以来都有溪南籍的队员。当时条件艰苦,没有游泳池,就在龙津河南门浮桥段进行水上训练,苦练出发跳水、转身等技术。浮桥板是出发台,河中临时安装的几块大木板是池壁。溪南的邱宝日、邱宝月、邱国兴三兄妹及邱钦洪、邱南辉等多次在专区、省级游泳比赛中为龙岩争光。尤其是邱宝日,两年相继斩获“庆祝建国十周年龙岩专区水上运动会”女子100米仰泳冠军、全省游泳锦标赛女子50米、100米仰泳两项冠军及200米仰泳季军。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8月龙岩专区派出70人参加闽江全省水上马拉松游泳比赛,赛程49公里多。因体力不支,武平、长汀、清流等9县队员陆续退出比赛,只有溪南的邱南辉、邱钦洪2人以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坚持游到终点,分别获得第53名、54名,被龙岩军分区授予“基干民兵突击手”光荣称号。

忆往昔,溪南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丰碑是后人对历史最朴素的纪念。原观音阁(现溪南大厦处)立有《重修龙津桥碑》《捐龙津桥田碑》等多块彰显溪南人明义崇善的石碑。南郭门城墙下亦有《重修龙岩州城碑》记录1791年龙岩洪灾,龙岩直隶州知州嘉谟主持重修重建南门及南门桥,留下“官方兴工的大鼓一击,民工荷锸抬畚积极响应”的佳话;邱氏宗祠内仍存1940年初南门桥水毁,龙岩名士与溪南民众热心捐款2400多元合力修复南门浮桥善举之石碑。古新交叠,时空交错。今溪南人又主动腾出一楼社区办公区作为龙岩非遗街“这‘礼’是龙岩”手信店,整合社区停车场服务于街区,全力支持政府打造非遗主题街区。

溪南美事一件件一桩桩说不完。经年轶事已湮灭岁月长河。我曾想:若能走出史书,合理利用现存的文物,在旧址立碑塑墙,让碑刻的文字、商贾的忙碌,甚至迎面吹来的河风一起讲述溪南故事有多好!

心思说与溪南老邱、溪南干部听,竟是不谋而合。他们说:“我们正在打造‘溪南院子’,借非遗街区的东风策划‘非遗共富合作社’,就是想重振昔日溪南的繁荣。我们复刻《重修龙岩州城碑》《南郭门观音阁旧址》石碑,拟嵌于溪南大厦,就是想续说溪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