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溪龙:智能农机奏强音
■ 通讯员 伍玲艳
近段时间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罗溪龙多方筹措资金,购买农业机械50余台套,2024年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服务面积达15500多亩,实现产值160万元,节约农民劳动力6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400余户,为农民增收50多万元,成绩斐然。
2008年,罗溪龙创办连城县隆城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他先后获得“优秀乡土专家”“种粮标兵”“龙岩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2024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于2017年联合7家农机合作社,组建“连城金穗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任理事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2008年莲峰镇土地流转面积80亩,发展到土地流转面积达460多亩,采用水稻、甘薯机械化种植,应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从传统手工育插秧、人工抛秧、人工植保和收割,发展到水稻、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生产。甘薯杀秧收获机械引进、试验示范实现了甘薯耕、防、收机械化的生产,较好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24年规模种植生产出售粮食230多吨,甘薯1360多吨,产值270万元,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增收、增效。
经过几年的摸索,改进水稻机插育秧用泥土装盘育秧的方式,实现种子催芽、水稻流水线播种、基质育秧等技术的配套。起到省工、省时、节本的作用,减少水稻烂种烂秧、提高了秧苗质量,“三省一减一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秸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对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合连城县甘薯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罗溪龙经过多年的试验,较好地掌握甘薯机械化杀秧、植保、挖收等环节的甘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大地解决本县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从而促进甘薯简化优质高效的发展。
罗溪龙持续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既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节省农业生产成本。他还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对水稻全程机械化应用技术等进行指导,推动先进农机技术在当地的广泛应用与高效落地。
从传统农具到智能农机,新农人罗溪龙用机械的轰鸣声奏响现代农业的强音。他既是科技发展的实践者,也是产业升级的推动者,让冰冷的钢铁机械化作生态土地上的“金色翅膀”,托起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