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三治合一”激活“水美经济”
武平平川河。通讯员 刘鹏标 摄
■通讯员 钟晓芳
近日,漫步在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恍若跌入一幅“水墨丹青”的田园长卷:碧波万顷、漠漠水田的风光略显惬意,青山之下、绿水长流的声音甚是动听,葱郁竹林、鸟儿啭鸣更是让人一扫疲倦。这般诗意栖居得益于武平县生态治水上的不懈探索。
近年来,武平县践行河长领治、精准综治、联防共治“三治合一”,全面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综合治理,深化做好“水文章”,绘好“山(林)·水(系)画”,努力建设“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
河湖治理非一人之功,需织密责任网。为此,武平县建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总指挥长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近300人,实现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仅2024年,三级河长就已累计巡河2.1万次,发现并解决问题670余个,河湖管护水平显著提升。”武平县总河长办常务副主任郑福良介绍。
治水如烹小鲜。武平县以“源头管控—过程治理—末端提质”为纲,打出“组合拳”:从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到推进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到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从新建改造修复污水管网,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武平县在治水之路上不断探索“源头截污、末端提质”的成功实践。
水清则民安,水浊则民忧。2024年以来,省下达的18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百姓的饮水源更加安全、可靠。在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中,武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动员全民参与。推动村(居)将河湖保护管理纳入村规民约,推出“河长制模范家庭”评选活动,全县14户家庭获此殊荣,他们共同带动守护涓涓清流,让护水行动成为全民自觉。水脉相连,命运与共。为此,武平主动与江西省寻乌县、会昌县,广东省蕉岭县、平远县
签订生态保护协作协议,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通过建立统一的决策协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和预警应急机制,三省五县共同守护着边界的绿水青山。
既要河湖“颜值”,也要做好“价值”文章。依托丰富的河湖资源,武平县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建设生态护岸、水文化长廊、生态亲水步道等景观设施,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批具有武平特色的水美乡村。武平县还通过发展“水系+体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不断释放“幸福效益”,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越来越多的“归雁”返乡创业,“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