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以河湖长制绘就流域治理新图景


新罗九龙江北溪上游白沙段。

通讯员 温连光 文/图

曾经因工矿围河、污水横流而饱受诟病的新罗区,如今已蝶变为白鹭翩跹、鱼跃清波的生态样板。32个国省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连续六年保持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创下全省最优纪录2.16,这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背后,是河湖长制下机制创新、精准施策与项目驱动的深度融合,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生动实践。

九龙江的治理曾面临跨区域难题,上下游责任划分不清、治理碎片化等问题长期存在。2017年起,新罗区主动融入厦漳龙九龙江流域联合治理体系,通过“生态补偿+联合执法”的创新模式,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23个,推动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优于III类。三地联合执法队伍通过“智慧河长”平台实时监测水质数据,仅2024年便精准锁定3家非法排污企业,实现跨省执法“零时差”。

在新罗区内,360名河湖长、27名河道警长、12名护河法官、12名河道检察官与85名河道专管员组成了“治水铁军”,将2678平方公里土地划分为317个网格,构建起“三级河湖长+司法联动”的责任网络。白沙镇“生态司法联盟”利用无人机巡查,仅用12小时便完成一起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件的立案到清理。

新罗区的治水智慧不仅在于机制创新,更体现在城乡同治的系统思维。城市中,10个城中村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0万吨;农村地区,九龙江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覆盖14个镇92个村,新建37座污水处理站和570公里管网,90%以上农户污水实现有效处理。雁石镇楼墩村的“生态沟渠”项目,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拦截氮磷,使农田退水污染物浓度降低40%,既护住了碧水,又保障了粮食增产。

近年来,新罗区以项目为纽带,推动生态治理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中央财政支持的9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项目总投资达10.88亿元,白沙镇小吉村2.2亿元的生态廊道工程,将1.2公里河道打造成湿地景观,游客量年均增长25%。在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惠及5万居民,东景园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后,承载能力提升300%。“水变清了,开窗透气都敢了!”居民刘先生道出了百姓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