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课间15分钟“走”出红色传承路
学生在走“红军长征路线”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跳“闽西100个红色打卡点”
学生在课间踢足球
■龙媒体记者 卢丽宽 通讯员 张莹芸 文/图
“孩子现在回家总讲红军故事,还把‘长征路线’画在本子上!这些课间活动让革命精神真正走进了他们心里。”站在龙岩学院附属小学的七彩校道上,六(1)班邱梓炆的妈妈孙小静指着地面上的“红军长征路线”标识感慨道。这所位于闽西革命老区的学校,从校门到操场的几百米路径上,精心布置了“闽西100个红色打卡点”图片展,江月苑的亭台地面上还原“红军长征路线”关键节点,让课间15分钟成为红色教育的鲜活载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优化课间活动的部署要求,龙岩学院附属小学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创新推出“课间15分钟”多维育人体系,将红色文化传承、体育强健体魄、科技赋能成长深度融合,打造“有记忆、有活力、有温度”的教育新生态。
红色文化浸润校园
革命精神代代传
龙岩是中国革命老区、长征出发地之一,东肖镇拥有邓子恢旧居、后田暴动纪念馆、东肖红场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以此为依托,在校内创新设置“红军长征路线”和“闽西100个红色打卡点”文化长廊,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血脉。每日课间,学生在课间玩传统游戏、体能训练等活动中踏寻“长征足迹”,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力量。
此外,学校以“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党史知识我来说”“党史书籍我来读”“专题党课我来听”“红色影片我来看”等六大主题为核心,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校园文化墙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假日期间,各年级小分队走进红色旧址,聆听革命故事;陈红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红带领学生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邓子恢旧居前讲述“后田暴动”历史,让红色教育从课本走向现实。
AI游戏启智慧
零点体育强体魄
“周二足球操、周三绳操、周四广播操、周五街舞......每天都有新花样!”五(1)班邓博远对多彩课间如数家珍。学校教研团队设计“体艺融合”特色课间操,将足球技巧、传统游戏与流行舞蹈创新结合,让1100余名学生在律动中释放活力。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AI智慧乐园”: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记录运动数据、考验反应力等科技游戏,让传统游戏与现代科技碰撞火花,学生在奔跑跳跃中锤炼体能、启迪思维。
为落实“每日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学校推行“零点体育”改革——每天第一节课前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并确保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校园足球联赛、亲子趣味足球赛等活动贯穿全年,老师感慨:“和孩子一起踢球时,我仿佛也回到了少年时代!”
如今,龙岩学院附属小学正以“红色铸魂+体育强健体魄+科技赋能”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打造“课间微教育与校园大思政”深度融合的立体化育人新体系,通过“小场景”践行“大教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正如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作为革命老区的少年,我们既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也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