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八十活成了十八

——读《林国良红色影视戏剧故事作品集》


吕庆昌

在温暖的阳光下,捧读《林国良红色影视戏剧故事作品集》,犹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一股春潮在胸中涌动。

文如其人。读着林国良先生的著作,他那幽默风趣、轻松活泼、宝刀不老、青春焕发的模样在我的脑海中渐渐灵动起来。

我记得,初次见到林国良先生是在1988年的冬天,我当时在龙岩市(现新罗区)人事局工作。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去永定西陂镇石桥村参加由一位农民举办的活动,在那间简陋得如工棚般的会议室门口,我看见一辆载客的人力三轮车缓缓驶来,到了面前,车上跳下一位身穿中山装、肩上挂个帆布挎包的中年人,旁人介绍,他是龙岩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林国良。

我有点吃惊。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是一个好大的官,可他却衣着朴素,坐着人力三轮车出行,还占用星期天来乡下参加一个农民举办的文学活动,并且没带一个随行人员,就连“轻车简从”都谈不上。我心里对他油然生出了一份敬意。

在座谈会上,他对农民举办田野文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热情的鼓励。他的讲话不仅简明扼要,而且幽默风趣,没有官腔,这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缘于文学爱好,我跟林国良先生接触多了起来,对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18岁就进入连城县歌剧团开始了文艺生涯,他从打杂、演配角干起,跑龙套,演坏蛋......无论干什么、演何角色,都兢兢业业、勤奋努力。个人努力加组织的关心培养,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当编剧、任团长、局长,直至担任龙岩市文联主席。

细读林国良先生这两本厚厚的作品集,可以真切感受到他成果丰硕的人生。他从事文学艺术60多年,创作了30多部影视作品,编导了近百场大型文艺晚会,创作演出了40多个红色情景剧,编撰了49个红色故事......从《古田1929》《毛泽东在才溪》到《陈毅请客》《法官手记》,从《开国001大案》《情系松毛岭》到《巍巍青山铸忠魂》《才溪侠女王秋莲》,无论是电影、戏剧还是故事,他都遵照中宣部关于红色题材“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创作原则,把闽西革命历史与文艺创作有机结合。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有战争年代“红旗越过汀江”的烽火,有和平时期惩治腐败的枪声,有党中央关心长汀水土流失的深情,有武平林业改革全国第一本林权证的诞生,还有漳平永福创业园灿烂的樱花......几十万字的著作中洋溢着他传播红色文化的满腔热情和对革命先驱的崇敬之心。他用手中的笔,将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大众创造的百年辉煌凝练成剧本,排演成戏剧,不但搬上乡村设备简陋的土台,也搬到大城市金碧辉煌的演出大厅,呈现给了广大的观众。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林国良先生不仅在职时勤奋耕耘,努力创作,在他退休直至80岁后耄耋之年的20多年间,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虽然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沧桑爬上了他的脸庞,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未有丝毫懈怠,他坚守初心,保持着18岁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份热情、那股冲劲和那种活力,笔耕不辍,陆续编写导演了红色电影2部、红色微电影9部,策划编导大型文艺汇演12场,红色戏剧、小品21个,红色故事30多个。

他,真是一个拼命三郎,把80岁活成了18岁!

他像一棵枝繁叶茂的艺术之树,根须深植于人民的土壤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经常深入生活,在田间地头、工矿车间,倾听群众质朴的话语,感受工农火热的激情,于是他的笔下塑造出《一元公债券》里的萝卜、八哥妹,《血脉》中的梅嫂、水鬼七和《大山的儿女》中的李为民、刘水妹等无数个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将党性融入每一部作品。我曾经听他说过: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始终坚持为传承闽西红色文化作贡献。他无论是当演员、编剧,还是导演,他的作品总是充满闽西的红色元素。他自编自演的相声处女作《旗开得胜》,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29年红四军入闽首战长汀击毙军阀郭凤鸣的胜利;他创作的电视系列剧《陈毅轶事》,曾在1985年多次在央视播出。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他收获的是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奖励证书、奖章勋章摆满了他家客厅的书架,作品在央视和各级媒体上广泛传播,但他从未因此而飘飘然,他深知,艺术的道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才能永葆青春。

他几十年初心不改的努力奋斗,不仅成就了他的事业,收获累累硕果,而且还影响和教育了他的下一代。他的儿子在公安战线工作,忠于职守,勇于拼搏,在与歹徒的搏斗中英勇顽强,多次负伤,屡建功勋,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我在媒体上看到林老先生父子的先进事迹报道和照片时,写了一首小诗《赠林国良先生父子》相赠:文坛唱大风,警苑挽长弓。父子皆雄杰,新征再立功!

有人问林老先生:您都80岁了,精力还这么充沛,思维还这么敏捷,开玩笑还这么风趣,简直就像18岁的小伙子,您是怎么把80活成18的呀?

林老先生一脸幽默,说:吃沙县拌面吃出来的呀!你看那拌面,如果不拌不动,它就坨了。人的脑子也是这样,不用不动,就僵化了、痴呆了。要使青春永不老,哈哈,多吃拌面多动脑!

林国良先生在当演员时,经常在剧中扮演坏蛋,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好人、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且不说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传承红色基因写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为宣传龙岩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不说他诲人不倦,身教言传,引领培养了大批的青年文艺人才,单说2015年连城县遭受了洪灾,他闻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并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创作出抗洪救灾的专题文艺晚会《众志连城》鼓舞人心,他不仅不要一分钱稿费,而且还从退休金中拿出两万元捐献给受灾群众之义举,就可窥他之人品、文品、德品。

有人劝他:不必这样拼命,要服老,好好颐养天年。

他的回答仍然风趣:我是“克隆绵羊”,没有见过亲生爹娘。我一个外乡人,18岁来龙岩,是党组织教育了我,是龙岩的老区人民培养了我,党和人民就是我的爹娘。只要我还能出门,走得动,提得起笔,我就要继续努力,宣传老区,尽我的绵薄之力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教育之恩!

这就是一位老党员的境界,这就是一位老艺术家的风采!

让我们向这位把八十活成十八的可敬可爱的老艺术家致敬!愿他青春永驻,艺术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