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必备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高考冲刺物理复习策略
■ 温永银
2025年高考命题将围绕“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展开,将更加注重基础的考查。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主要是梳理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二轮复习主要是将重点知识分成专题轮番强化训练、优化物理思维。当前,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已进入了关键的冲刺阶段,能否及时对一轮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一番系统、缜密的盘点和整理,关系到备考成果的巩固和应考能力的提升,因此二轮复习要重点关注“必备知识”的复习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做到对知识的纵横联系、方法的融会贯通,提高驾驭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应用
高考试题情境来源或改编于教材。考前复习需要认真回归教材、梳理教材,对教材上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物理规律,要追根溯源,找到本质的关联和区别,例如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应用的区别,S-t图像、V-t图像和a-t图像之间的区别及其分析的共性等。另外还应注意教材中的“科学书屋”、“物理聊吧”、“拓展一步”、“迷你实验室”等体现的物理科学思维以及教材章节后的情境练习题。
二、理清脉络,重构物理知识框架
物理学科立足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考查综合运用物理学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按照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等模块,分别进行梳理,将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从整体上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三、抓住主干,把握复习备考策略
冲刺阶段的复习,无须面面俱到,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主干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主动降低难度,回归基础,重点练习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对于常见的考点和易错点,要注重反思,多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每天要有适量的训练时间,保证答题的熟练度和精确度,合理利用零散时间,可将整套题分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四个模块进行专项训练。
备考复习一定要制定计划,明确方向,避免陷入复习误区。如出现对自己信心不足,焦虑、浮躁不安,缺乏努力方向,对于教师安排的复习内容随便应付;过于迷信“押题卷”“刷题卷”,利用大量的时间去做套题,不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轻视日常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不注重答题规范;习题训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无法从错题中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等复习误区。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要深入分析,精确计算,不可一味求快,囫囵吞枣。“精耕细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准确性,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在一次次的深入思考中锻炼出严谨的思维习惯。
四、剖析原理,重视物理基础实验
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复习,能够结合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反思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对于同一个基础实验,能够尝试提出不同的方案,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是否需要满足钩码的质量小于滑块的质量这个条件,如果增加传感器,如何改进实验等。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到学校开放实验室认真理解必做实验原理,动手实验并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认真实践操作,做到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提升实验创新和设计的能力。
五、聚焦热点,关注前沿科技应用
高考物理情境题型多,试题开放、灵活。因此复习时既要兼顾基础性,又要注重新颖的物理情境(包括可能的跨学科,跨领域情境),关注前沿科技话题,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新质生产力等。
六、专项训练,强化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能力训练
审题应注意一是关键词语的理解。学生在审题时,除了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还要注意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如“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刚好”就是关键词。二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一是对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二是说明研究对象或研究的过程;三是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一开始就代数运算。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再次是适当的圈画标注:由于物理题干通常较长,还时常有新材料,建议同学们圈画信息后批注在图上,减少抄错数据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圈画“粗糙”一词后,就要想动摩擦因素已知还是未知,是否需要求解,还要想到摩擦力的性质、方向、大小等。
“七分靠实力,三分靠心理”。对于高考来说,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比拼,也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较量。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能力是基础,心态是保证。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考生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心理调节,排除解题的心理障碍。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把会做的题目做对就是最大的胜利”、“把能做对的都做上就没有遗憾”等良好的应试心理。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你有着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心与焦虑,内心也会充满着对考试的紧张和不安。但不论发生什么,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相信只要满怀自信,沉着应战,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作者系上杭一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