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公债实际发行数量之谜
1933年8月19 日《红色中华》第103期第3版《热烈要求增发二百万公债!》
1933年7月5日《红色中华》第91期第6版《八县查田运动竞赛条约》
■洪荣昌 文/图
有价证券上的编号,不但有防伪功能,还有印刷发行数量的统计功能。正因为有这种统计功能,人们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某种有价证券号码的收集与整理,梳理出有价值的史料。
1933年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6月17日至21日,临时中央政府召集瑞金、会昌、于都、胜利、博生、石城、宁化、长汀8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大会,会上订立了《八县查田运动竞赛条约》,其中第三条:请求中央政府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来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支援革命战争。临时中央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个意见。7月22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发行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同时颁布了《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批准了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的计划,从8月1日开始实施。
关于这一段历史,我查阅了多个版本的史料书籍以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据这些资料所载,这次公债发行的数量为300万元,可在我收藏与研究苏区文物过程中,却发现了新的情况。
前几年,我在学习李年椿先生编著的《中央苏区货币文物图鉴》时,发现第145页有一张经济建设公债贰圆券图片,号码是604609,而在我自己的收藏品中,有一张357653号的伍圆券。从这两张债券的号码看,贰圆券发行金额是120多万元,伍圆券是178.8万元,两种相加大约就达到300万元。何况另外的伍角、壹圆、叁圆三种面额债券金额还没有统计在内。
这一发现让我对经济建设公债发行300万元的数量产生了怀疑。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我翻阅了从1933年8月至1934年10月所有的《红色中华》报,其中有很多当年经济建设公债发行情况的新闻报道:
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之后,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迅速掀起了认购热潮。在八县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会议上,八县贫农团已经主动认领推销经济建设公债250万元左右。在江西的长冈乡,5000余元公债全部在会场上完成认购。而瑞金县云集区一个月就推销了近34000元。长汀县红坊区五天之内就推销了10000元。在胜利县,有一位贫农赶了两头牛犊到圩场上卖,得款28元马上全买了公债券。在中央机关,大家省吃俭用节省下工资、津贴购买公债,为了节省更多的伙食费,工作人员还自己种菜、砍柴、养猪。由于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购买热情高涨,在各级会议上代表们及红军指战员都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增发2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
1933年10月2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两周年纪念对全体选民的工作报告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进行经济建设事业,中央政府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各地发行超过了300万,大概500万的数目是可以实现的”。这段话,很明显地说明了临时中央政府虽然没有发出正式文件,但实际上已经采纳了群众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把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计划从30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
为证明经济建设公债发行500万元的历史事实,我从收集经济建设公债券号码入手,从中找到了可靠证据和正确答案。各种面额经济建设公债券的编号都是从“0”字头开始,到最大号码的字头,中间各种字头的号码都有分布,说明公债的印制编号没有断码现象,完全是严格按照递增顺序一张一码从000001到最大号码印制完成的。按照这个规律,按现存的最大号码统计:伍角券发行了509473张,合计金额254736.5元;壹圆券发行了300694张,合计金额300694元;贰圆券发行了691354张,合计金额1382708元;叁圆券发行了470348张,合计金额1411044元;伍圆券发行了357653张,合计金额1788265元。五种债券总计发行了2329522张,总金额5137447.5元。按四舍五入,总金额是514万元。
应该说明的是,这个总金额是事隔90年后从现有存世文物中查找到的根据。众所周知,存世文物受制于各种因素,肯定少于当年发行的实际数量。所以,514万元是最小的数字了。也就是说,当年苏区群众至少购买了514万元以上的经济建设公债,实际购买的数量肯定超过了这个数字。
就目前514万元这个数字看,比当初《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规定的300万元,整整多出了214万元。这个数字,与要求增发经济建设公债200万元的申请,以及与中央苏区25个县自认推销的任务总数516.5万元,都非常接近。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原计划发行300万元,后由于各级政府和群众的请求,实际发行超过了500万元。
500万元对于当时极度贫困的中央苏区群众而言,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以当时中央苏区人口250万计算(广昌战役失败之后人口更少),平均每个人都贡献了2块大洋,以购买力平价法折算,相当于每个人都捐了1000元人民币。
由此,我建议相关专家与学者,在著书立说时,若有提及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公债发行的情况,敬请写上“实际发行超过500万元”几个字。这不仅仅是对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缅怀,更是对苏区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弘扬!
(原载《福建党史》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