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度消费维权热点——
食品投诉居榜首定制家居“货不对板”成痛点
■龙媒体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谢雯
近日,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新罗区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度消费维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新罗区全年受理投诉总量达7528件,其中食品类投诉以2249件居商品类投诉首位,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分列二三位。
3月13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梳理典型案例发现,生鲜食品质量争议、促销价格承诺失信、定制家居“货不对板”成三大维权焦点。市场监管部门呼吁消费者提升证据意识,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食品类投诉占比超四成
在全年5318件商品类投诉中,食品类投诉占比 42.29% 。2024年12月9日,消费者杨女士在龙岩某商业有限公司购买了350克叫花鸡,花费28.64元。回家后,杨女士发现叫花鸡肉质发臭。商家仅同意退货,但杨女士坚持主张三倍赔偿。经辖区执法人员组织调解,最终商家赔偿90元。
消费提醒:“生鲜食品维权难点在于证据保存。”新罗区市场监管局消保股股长袁秀云告诉记者,不少投诉案例中,消费者食用后才发现问题,导致实物证据灭失。建议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采用“望、闻、切”三步鉴别法:观察色泽是否自然,嗅闻有无酸腐异味,按压测试肉质弹性。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封存商品,保留购买凭证、食品实物等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促销承诺频“翻车”
“双十一保价承诺成了空头支票!”2024年11月4日,消费者吴女士在某鞋店以399元购入皮鞋,商家承诺“双十一期间绝不降价”。不料,三天后同款商品却开始6.9折促销。吴女士与商家沟通,希望退还差价,但商家不予处理。经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商家最终退还差价155元。
数据显示,2024年在服装鞋帽类投诉中,此类价格纠纷占服装鞋帽类投诉的17.3%,集中在“保价承诺不兑现”“满减规则暗设门槛”等场景。
消费提醒:部分商家利用“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等格式条款规避责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于商家的促销承诺要谨慎对待,尽量以书面形式确认,避免因口头承诺引发纠纷;购物后,妥善保留购物小票、发票等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消费者应了解商家的价格保护政策,在购买商品后若遇到降价情况,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争取合理的差价退还。
定制家居纠纷增多
“万元定制床竟成‘买家秀’?”2024年9月,游女士在某家居城定制了价值6000元皮质床具,不料一个多月后收货时,游女士却发现收到的实物存在破损、与样品有皮质色差等问题。她希望退货退款。经三次调解,双方达成由商家请师傅免费进行皮质修复,且消费者尾款仅需支付一半300元的调解方案。
数据显示,2024年,新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接到家居用品类投诉案件共361件,其中,家居产品质量问题为158件,售后服务问题70件。
消费提醒:消费者在定制家居用品时,要与商家明确产品的材质、颜色、尺寸等细节,并以书面合同的形式进行约定,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产品与预期不符。收到定制家居用品后,要仔细验收商品的质量和外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并保留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