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岽探访


李外材

正是深冬时节,上午九时许,久未露脸的太阳一跃升空,驱散薄雾,尽情地挥洒它明亮温暖的光芒。小车自喧闹的国道拐入僻静的青草坑,缓缓穿行于林荫小道。两旁的小树整齐地站立着,像列队欢迎的士兵,树叶在冬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绿意盎然。

山路弯弯,不断向上延伸。经三山山庄向左转,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乌石岽地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的一个山坳公园。我们把车停在一空旷处,漫步在静谧的山谷里。林子里偶有鸟鸣啾啾,裸露的峭壁沧桑高耸,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蓦见路边几棵桉树拔地而起直插天际,树干通身银白,洁净修长而秀气,竟然没有分支,云天相接处才伸出它美丽的华冠,令人啧啧称奇。

沿着蜿蜒的山路步行而上,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高高低低、挨挨挤挤,不时闪现出大片的茂林修竹,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蔚为壮观,令人很想踏进林子深处探个究竟。

乌石岽的最高峰是佛子坳。向前慢行,佛子坳的佛峰寺已近在咫尺了。佛峰寺依山势而建,雄踞于山巅,掩映于青松翠竹之间,飞檐斗拱,琉璃镶边,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寺庙里传来了一阵阵舒缓悦耳的诵经之声。

我们拾级而上,登数十步,有一个休息观景平台。转身凭栏向东眺望,日光灼灼下远山层层叠叠,淡蓝隐约,连绵不绝,浩如烟海,似与碧空相接,不知山那边是何方?向山下俯瞰,山底的田野、村庄、河流,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再登台阶十几步,进到庙堂。殿堂里,挤满了善男信女,观赏游客,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原来,今天是菩萨过年。一个清秀的尼姑欣然走近我们,双手合十,热情邀请我们中午一起过年,真是凑巧,我们婉言谢绝了。

经过庙堂旁边的一个小客厅时,我们偶然抬头瞥见一个老和尚的身影在庙堂的后山上移动,似在云端行走,觉得十分好奇,也想上去看看,可是找不着道,只好去问一个管事的大爷。原来在小客厅外右侧隐藏了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山石小径。小径曲折而陡峭,我们小心翼翼地爬攀至山顶,只见山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突兀嶙峋的乌石。乌石或坐或卧或立,姿势各异,不知道在这地方呆了多少年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乌石岽得名的缘故吧!

乌石岽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几千年前,古人曾经在此地生活、生产,繁衍生息过。据说,厦门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曾数次莅临此地考察,采集到许多珍贵的古人类生产和生活用品。

下得乌石山顶来,步出庙堂之外,是一个较之前更为宽阔的休息观景台。极目远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小镇里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现代繁华都市的景象,好一个地势平坦、风光旖旎、温馨舒适的小城镇。

回程的路上,和风暖暖,阳光越发的明媚灿烂,车窗外的树叶越发油光锃亮,天空越发明净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