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石二景
■季仙
听闻赖源溶洞华东第一,周末,几个文友相邀前往。
赖源溶洞位于梅花山腹地,属连城县赖源乡,距县城六七十公里,距龙岩市区上百公里。我们选择从龙岩市区直接去,近很多,但进入梅花山后,路窄小,迎面来车或者小心翼翼“擦肩而过”,或者后退到路边比较硬实的地方让对方通过。洞口不显眼,站在对面公路上没有注意到。寒冷的冬季,游人很少。当地朋友带领,往路下走。有一台钩机正在作业,建设还在进行中。问朋友,为什么有人说赖源溶洞是华东第一?朋友回答,附近有大大小小十三个溶洞,是指溶洞群第一。比较有名的是幽琴洞、仙云洞、石燕洞,今天看的是幽琴洞。
走过几十米栈道,来到山壁跟前,看到洞口上有“幽琴洞”三个字。戴好安全帽,一进洞口,看见一只蝙蝠趴在一片似“飞流直下”的石钟乳上。在灯光映衬下,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我们一边观赏,一边沿着水泥步道缓步向前走。没多久,朋友停下,叫我们侧转身,问我们侧旁的石钟乳像什么?站在正面,从下往上迅速看一遍近前的石钟乳,下边象还没沾上墨汁的斗笔尖,毛有些散开,不是很齐整,略微上去一些似笔头,再往上是长长的笔杆,我脱口而出,笔。朋友响亮地说,是。往前走了三五步,朋友又停下,转回身,用手电光指着刚才的石钟乳侧面,问,再看,像什么?我转回身,瞪大眼睛看。看了好一会儿,不敢确定像什么。顿了一下,朋友说,你们仔细看,像不像一个沐浴的美人?经过朋友提醒,再看这个石钟乳,是有些像沐浴的美人,却不是很像。朋友说,这就是一石二景。
继续往前走,我头脑里一直在想,一石二景,同一个石钟乳,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形象就不一样了。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就同一件事,观点不一致、意见难统一,甚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是看待这件事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倘若每个人都能换个位置看、换个角度想,或许观点、意见就不会有大的分歧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我又想到,乡村旅游,城市周边非常热闹,一年四季游人如织,而一些边远村庄建公园、修栈道发展旅游业,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换个角度思考,好比开店铺,不仅要有特色、有好的货物,还要有顾客。空气清新,景物都是原生态的,没有人说不好。然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老旧的黑瓦屋、老旧的农具、田园四时景色风光,对农村出生、长大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或许是记忆中的乡愁,对80后、90后的人来说,或许没有这种乡愁、不是这种乡愁。你说是好景物、好东西,他不一定认为是好景物、好东西。景物好坏、优劣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心情的顾客会有不同的评判。景物没办法网购、邮寄,旅游主要是游中的感受、体验。即使是好景物,附近地区大同小异,又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难以吸引太多的人。更何况,平民百姓不是搞科研,不是画画写生,节假日想放松想快乐不想舟车劳累,路途遥远不愿意来,交通不方便没办法来,你自己认为的景色再好、再有特色,没有几个人来,有多大的效果呢?选择乡村振兴产业,依据、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没有错,一定还要考虑自己所处的区位、近期远期交通状况以及投入能力等等,不宜盲目跟风赶时髦。
溶洞内洞中有洞、弯弯曲曲,凤尾崖、狮子王、擎天柱、雄鹰展翅、小青修炼等等惟妙惟肖。我没有用心感受,只是跟着感觉走。走出洞口,朋友问,与其他溶洞相比,这里有什么特色?我答不出了,不吭声。过了好一会儿,同行的一个文友答,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