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春田
■吴宁宁
汀州古城的客家民俗中,有一项独特的迎春仪式,名曰“闹春田”,目前已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村民为祈求五谷丰登,便在每年正月十三这天抬着关帝爷神像,在田间奔跑嬉闹,以唤醒沉睡的土地。这民俗活动代代相传,据说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久闻盛名,今朝便想一睹其风采。正月十三,天刚蒙蒙亮,我和朋友就驱车前往长汀县童坊镇举河村,看闹春田。一路上,晨雾缭绕,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车窗外的风带着些许寒意,却也夹杂着初春的湿润气息,让人不禁期待起即将目睹的“闹春田”盛况。
举河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村口的老樟树已有百年历史,枝干虬曲,仿佛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诉说着村子的故事。还未进村,便听得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热闹气息。
田埂上早已挤满了人,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老人们则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我们挤进人群,只见水田里早已蓄满了水,泥浆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忽然,一阵欢呼声响起,只见十几个壮汉抬着关帝爷神像,赤着脚,踩着泥浆,从田埂上飞奔而下。
抬神像的汉子们你追我赶,时而故意放慢脚步,等后面的人追上来,便猛地转身,将手中的泥巴甩向对方。泥巴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落在身上、脸上,惹得围观的人群阵阵哄笑。被甩中的人也不恼,反而更加起劲地追赶起来。田里的水花、泥浆此起彼伏,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渐渐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有年轻小伙佯装往姑娘们身上扔泥巴,引得她们惊叫连连;有孩童学着大人的模样,抓起泥巴互相投掷;甚至还有几位老人也按捺不住,挽起裤腿下了田。欢笑声、尖叫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水田仿佛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不禁莞尔。身边的村民告诉我,“闹春田”不仅是迎春耕、祈丰收的仪式,更是村民们联络感情的重要活动。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难得有机会这样尽情嬉闹。通过这样的活动,邻里间的隔阂消融了,新老村民的距离拉近了,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在五彩斑斓的喧闹中,田里的“战斗”渐渐平息。归途中,我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这“闹春田”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是对丰收的期盼,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乡情的珍视。它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村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这个古老的村落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