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大池实行农作物轮作模式
一亩田里多元创收
本报讯(通讯员 谢雯 邱丽雅)春寒未褪,新罗区大池镇南燕、黄美两村的农田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连日来,烟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挥锄翻土、覆垄培墒,为300余亩烟苗筑起“黄金墒”。
眼下正值烟苗生长关键期,大培土既能疏松土壤、增强保墒能力,又能促进根系发育,对提升烟叶品质至关重要。大池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烟农规范操作,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培土是烟叶的‘黄金护理’,墒沟深了,根系壮了,烟叶才能长得厚实!”南燕村烟农赖大姐弓着腰,一锄一铲间将田垄垒厚垒实。她一边熟练地培土,一边自信地算起“经济账”:“我家今年种了113亩烟田,亩产预计能达到275斤干烟叶,按合同配比由烟草公司统一收购,销路和价格都有保障。”赖大姐还提到,近年来镇里经常举办农民技术培训课堂,种烟技术日益稳定,农户种烟效益也稳步提高。
“烟叶收完种花生、水稻,土地全年‘连轴转’!”大池镇农业产业协会会长吴文兴介绍,大池镇创新推行“烟叶+花生、水稻”轮作模式。上半年种植烟叶,下半年种植花生或水稻。
这种轮作模式优势明显,既有效避免了连作障碍,又极大地盘活了土地资源。花生具有固氮作用,水稻水旱交替,实现了土壤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得烟叶品质与粮食产量同步提升,真正做到了“一地多收”。从单一农作物到多元轮作,土地的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
近年来,大池镇立足自身生态优势,积极作为,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如今,大池镇的农田不仅是“生态田”,更是“钱袋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从传统耕作迈向绿色转型,大池镇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下一步,大池镇将不断探索更多元化的种植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宽村民的致富道路,以“一亩田”的蝶变,持续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