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灶
■李大春
元宵节的早晨我睡了个懒觉,但随着春节后第一个节日的鞭炮声一阵紧似一阵,我觉已睡不安稳了,于是,便起来洗漱及焚香敬祖。忽又想起按习俗今晚是要接灶的,得赶紧去买些甘蔗、柑橘和苹果回来,因这老祖宗传下来的礼俗我不敢僭越。
别地的灶神都是男的,被尊称为“灶王爷”。而我们这的灶神尊称为“灶头神光嫲”,嫲就是奶奶的意思,显然是个女的。我对此很费解,曾问母亲这是咋回事,母亲说自古以来站灶台煮饭的都是女的,管灶头的自然是女的咯。
从前,母亲管我一家人一年四季的饭菜,厨房自然是母亲的领地,每年接灶也必然是母亲的“专利”。母亲接灶甘蔗是少不了的,因寓意着“苦尽甘来”,甩掉过去一年的苦日子,迎来新年的幸福生活。接灶贡品需三样,还有其他两样一般就临时来凑合了。贡品必须为素品,可水果、可面条、可糕点,但母亲每年总是要选上最好的素品做贡品。从前水果那可是稀罕物,一个橘子都要剥开全家人分享,苹果市面上只偶有见到,水果一般都拿不出来做贡品。但母亲为了选好贡品,总将每年正月十五前收到精心包制的一种叫“果子”的礼盒时,定要留下两包来做贡品。虽“果子”里面没多少东西,一般就几个橘子或几个荸荠,但当年已属稀罕物了,一般母亲要到元宵节接灶时才舍得拆开“果子”,将里面的东西拿出用个小盘装上,与甘蔗一道供奉在“灶头神光嫲”神位前,倒上三杯清茶,点上蜡烛香火,燃挂小爆竹,恭恭敬敬地将灶神迎回来。
有年元宵节,母亲还是按往年的做法,买来甘蔗和留好“果子”准备接灶,不过这次母亲将甘蔗切成了十三段,装在盘里。我想母亲一定是数错了,多放了一段上去,于是,我悄悄地偷了一段吃了。母亲上供时发现少了一段,厉声问:“谁偷了接灶的甘蔗。”我做贼心虚,装模作样在盘子里数了数说:“不是十二段都在这吗,怎么会少呢。”母亲说:“今年是闰年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我特意将甘蔗切成十三段,这样才能保佑我们全家一年到尾十三个月都万事顺遂,不能缺了哪个月不顺的。”母亲见我脸红了,知道是被我偷吃了,叫我赶紧去那削甘蔗卖的地方买一刀(从前零售甘蔗是按刀卖,以削甘蔗的刀为长度)回来补上。
如今每年的元宵节我还是传承了母亲的接灶传统,这不,刚在小妹家吃了晚餐,吃过汤圆,我便回家接灶。在“灶头神光嫲”的神位前,摆上一盘柑橘,寓意大吉大利,摆上一盘苹果,寓意四季平安,中间摆上十二段甘蔗,旁边添上一盘年糕,因为现在不是“苦尽甘来”之时,而是过上甜上加甜的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