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龙岩法院持续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
走近群众 纾解民忧
永定“村居法官”张丽华等开展巡回办案就地化解劳动纠纷。
连城县“村居法官”周玲在村委会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上杭“村居法官”赖小华深入群众开展“零距离”交流。
■通讯员 林成龙 陈立烽 陈倩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
来,龙岩两级法院践行“四下基层”,走近群众,抵达民心,进一步密切法院与群众的关系,在走访调研中了解社情民意、发现问题、纾解民忧,在“零距离”交流中,汇聚推动法院工作现代化的群众智慧,在俯下身子的倾听中,切实转变法院干警工作作风。
在基层走访中汇聚民心
“我们村委会前几年因为道路施工欠某公司工程款,该公司申请执行,我作为支部书记是否会变成‘老赖’?”
“周法官,我村里有两个年轻人在闹离婚,父母向我们村委求助,请问你能帮忙做一做工作吗?”
自从挂钩姑田镇的15个村居后,连城县“村居法官”周玲经常接到来自挂钩村的法律咨询或求助,并
带领他们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法律知识、熟悉法律程序。
据悉,为了发挥调查研究传家宝,龙岩法院采取 361名法官挂钩全市 133个乡镇1955个村(居)的方法,重点围绕事关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审判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定期开展走访。深入到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走访、现场问答、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最基层、最一手的数据资料和实际情况,找准协调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在基层调查中回应民生
“非常感谢各位法官,特意到我们这上门办案,我们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一名刚签完调解协议的工人对法院干警连连称谢。
原来,今年7月,在永定南部工业园区工人工资调解协议集中签订现场,人潮涌动,永定法院干警忙碌地指导32名工人有序参与调解协议签订。
此前,永定法院在陆续收到5名工人诉请某公司支付劳动报酬的系列案件后,立即约谈某公司的负责人了解情况。在沟通中得知,该公司不止拖欠这5名工人工资,还有一批工人工资尚未支付。
于是,挂钩该园区的“村居法官”张丽华,联动永定区检察院、总工会、司法局、妇联、人社局、园区管委会等6个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欠薪情况、给付方案等焦点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并逐人逐项核定欠薪数额。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某公司与32名劳动者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约定某公司在2024年年底前向员工支付拖欠工资。
“对目前法院工作有哪些新要求”“亟须我们在哪些方面改进”这是“村居法官”在基层走访中最常问的问题。龙岩中院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的方式,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
在基层办案中促进和谐
今年2月,上杭法院“村居法官”赖小华受理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阅卷后充满疑惑。原告老人有三子三女、子孙满堂,为何还要提赡养费之诉?为了进一步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赖小华立即与村干部联系,实地了解纠纷原委。
原来,两个弟弟认为他们已经负责给父亲和爷爷、奶奶养老送终,母亲就应该由哥哥赡养。哥哥却认为所有兄弟姐妹都有赡养母亲的义务,加上“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年累月,最终变成了兄弟姐妹间的盎盂相击。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山路崎岖难行,赖小华决定到村部开展巡回审理,既便于展开家事民情“四调查”,又能在村里“以案树孝悌”传递美德。
“我在开庭前联系了司法所、村委会进行调解,并将客家和合文化中‘孝老敬亲’‘兄友弟恭’作为讲理的论据,以民法典规定的子女赡养义务作为释法的重点,从情到理再到法,让一家人郁结开解,子女不再推诿责任达成调解,老人跟随三儿子生活,大儿子及二儿子每月支付赡养费,兄妹6人以后将好好赡养母亲,不再纠结过往恩怨,老人生活有了稳定着落。”赖小华介绍道。
在龙岩,面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纠纷,除了运用法律定分止争,“村居法官”们向前跨前一步,用柔性的方式实质化解问题、延伸社会治理,以实际行动解民忧、办实事,将司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龙岩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在基层一线中访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从法院到乡村,从法庭到社区......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