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史上最长“双11”,你allin了吗?
“双11”早已不是互联网专属,实体店也参与进来了。位于龙岩中心城区的万宝商城内,商家们也纷纷推出“双11”的优惠活动。
融媒体记者 谢泽铧 摄
■融媒体记者 马艳玲
2024年的“双11”于10月14日淘宝平台开启预售起便拉开了大幕,至11月11日24时结束,整个过程持续将近一个月,号称史上最长的“双11”。作为这场狂欢的主角之一,消费者们如何看待这次史上最长“双11”呢?他们是否如商家期待的那样“all in”(网络词,意为全部投入)呢?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岩城部分市民。采访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平台、商家优惠活动不断增加和丰富,大量购买囤积商品的现象明显减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趋向理性。
政府补贴可叠加优惠看得见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双11”迎来了新的优惠“姿势”:“双11”期间,政府补贴首次可叠加平台优惠使用。政府补贴的介入,无疑为“双11”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记者发现,在天猫、京东、唯平会等网络销售平台上均开设了“政府补贴”专区,即可领取政府补贴,在线下单时可叠加平台“双11”优惠。家住龙岩中心城区龙腾路的小李就趁这次活动在网上买了一台扫拖一体扫地机器人,“补贴后相当于6折左右,到手价2975元。”小李说自己早就看上了这款扫地机器人,可是因为太贵总是狠不下心买,这次趁活动买,省了不少,“真是太划算了”。
小李的邻居陈娟则是在本地实体店里买了个“大件儿”——一台85英寸的新电视机。“‘双11’的风早就吹到实体店了。今年‘双11’,实体店的活动力度也不小,我家的电视机用了十来年了,屏幕尺寸也偏小,这次活动还能叠加政府补贴,省了不少钱。大件的家电我还是喜欢在本地实体店买,看到实物再买心里更踏实。”陈娟如是说。
合理安排购物计划拒做“剁手党”
有个网络名词叫“剁手党”,指沉迷购物无法自拔,冲动消费却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的人。全职妈妈黄小萍就曾经当过这样的“剁手党”。“以前‘双11’为了‘凑满减’,或者凑到红包抵扣额,常常囤积很多商品。后来才发现,有些东西囤太多用不完,过了保质期只能丢掉,这样算下来,发现成本还更高。”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学会了量“出”为“入”,先估算好某些商品一段时期内的用量,再根据需要购买。毕竟,不浪费才是真节约。
自称重度参与“双11”的岩城网友“斑斑”表示,今年“双11”她在10月14日开始下定金,也参加了第二波预售,“今年‘双11’战线拉得比较长,第一波大促买了护肤品、日用的消耗品,第二波查缺补漏,补了之前漏买的沐浴露。战线拉得长些,购物也比较从容,不像以前要列单子,还要一一核对,像打仗一样。有的时候考虑得不够周详,就容易买下不实用的东西。今年这样的购物体验才像‘节’”,“斑斑”这样对记者说。
平台规则雾里看花适合最重要
近几年,各网络销售平台针对“双11”推出了很多优惠规则,但是这些优惠需要满足一些不同的条件,这让消费者伤透了脑筋。“这个怎么‘凑满减’呢?为什么人家买的价格更便宜?她们说的红包在哪里领啊......”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陈佳最近正为了“双11”购物的事烦恼。以前“双11”,她同宿舍的好姐妹会提前做好功课发在群里,她们想买啥,跟着抄就好。今年要自己划算了,光淘宝一个平台的优惠规则她都没搞清楚。“纠结满减会‘损伤心性’,还是买自己需要的就好。”陈佳决定不再考虑这些自己搞不懂的规则,按自己的购物计划买最省心。
“以前我都是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抢购,今年的‘双11’,我决定放过自己了。算规则算了这几年,我发现,买的肯定没有卖的精,买到自己真正用得到的、需要的,那才有价值。有那些时间计算规则,不如多投入精力到工作上,可能赚的还比省下的钱更多。”已过不惑之年的翁倩这样对记者说,她认为,被“双11”占去太多精力,得不偿失,购物快乐的主要体现应该是所购物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