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情愫
■ 罗秀红
看到二哥发来已拆落一层的老宅照片,突然特能理解家里那位88岁的“大牌钉子户”。关键时刻,他总是撕着嗓子吼叫:“谁敢动?谁敢动?冬暖夏凉的青砖瓦房是你们现在的洋灰板能比的吗?现在有钱能买到这样的青砖吗?”
那几年,为了让他老人家生活得舒适些,也为了保护一方文化底蕴,我决定重建破旧的家族老宅。希望在这里创建一个良好的家族交流平台,期盼在这里更好地传承罗家祖训和美德。我原计划拆掉的老房子,在他的吼叫声中得以保留。老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小楼,主楼二层,西南边为一排厨房与餐厅的平房,东南边有比整栋房屋还大的庭院,共同组成青砖青瓦的客家民居建筑。
十几岁时的我,曾观察并细数过莒溪的房屋。八角楼不错,有些宏伟,但破败,没敢探究。倒是在汤水塘,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童姓大家族的青砖大厝最为豪气,但它没有院落,全是平房,豪阔中缺乏高度与风韵。那时普遍新建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既没有庭院诗意,也没有青砖韵味。
小时候,在乡里能建成二层洋楼的人家,不是土豪就是万元户,能建成三层楼的,更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在我的心目中,房屋的高度决定仰慕程度。而我家这座既有高度又有诗意的家族老宅,俨然成了莒溪第一美宅,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它的辉煌与沧桑。现今因无人居住,老宅成为大嫂养鸡的殿堂,周边堆满垃圾。但是,再厚重的污物也掩盖不了它来自青砖黑瓦的贵族血统,依然能在废墟中透露出素雅、古朴、文静的气质美。
遥想久远的清晨,我特别喜欢站在晒台上,捧着英语书“哇啦哇啦”地背单词。午后,蜷缩在一把藤椅里晒着暖暖的阳光,看着杂志打瞌睡。傍晚,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夕阳西下。叹如今,它就要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那些美丽,只能在回忆中去追寻。
初到大上海,置身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目睹直冲云霄的高楼大厦,仰望天空,只有压抑,恨不能马上逃离!至此,老宅情愫又跃上心头,不得不给充满诗情画意的莒溪老家点赞,乡间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以及那些透着历史韵味的老宅,才是游子心灵的最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