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泡沫箱里的爱


张颍 绘

刘友和

几年前,我破天荒萌生了给在榕城工作的孩子们寄生鲜快递的想法,却在茫然无措时,有人力荐泡沫箱。

提起泡沫箱,让我想起20世纪70年代末,小贩们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吆喝:“雪糕、雪糕......”他们走村串户,每到一个聊天场所,就支起脚架停稳。有主顾时,强拉开后座上的箱盖上的绑带,左手大拇指微微掀起一条缝,其余四指压着盖上的两三层湿毛巾,右手快速伸进去摸索、取出还冒着冷气的冰棍后,又马上密封。

后来,泡沫箱在市场上装菜,或在路边和阳台上种花、种葱、种蒜等,随处可见。因事不关己,我从不青眼相待。而今要找泡沫箱,我郑重其事,去日杂店,花12元买了一个全新的,不算大,但感觉长此以往,不合算。从此,我改去废品站、市场、水果店,目测过大小、形状、厚薄、深浅等后,再“望闻问切”一番,以确保无毒无味无破裂,箱子与盖子吻合。买回后,涂抹上洗衣粉,用毛刷洗净,晾干。

泡沫箱的确实用,既可装鸡肉、猪肉、牛肉、牛筋丸、酿豆腐、卤制品等冻品,也可装粽子、酸枣糕等非冻品。

为了让孩子们吃到上好的鸡肉,我和妻子殚精竭虑。有时,去市场、林下养鸡场挑选。有时,委托乡下亲戚买老公鸡,或买土鸡孵化的鸡苗或半成年鸡、成年鸡代养一段时间。宰鸡,一般在岳父家进行,岳母、妻子仔细拔鸡毛,甚至动用刀片。斩成小块后,把多骨和多肉部分大致搭配,分装入多个小保鲜袋,真空包装冰冻后,再装入泡沫箱寄出。

今年端午节,孩子们说要吃粽子,但裹粽子并非易事。从选购糯米、食用碱、干稻草或棉绳,到买或摘、刷洗箬叶、剪掉叶柄,到淘洗、浸泡、包裹、火煮,妻子都一丝不苟。她还一次裹多种,根据猪肉、香菇、板栗等不同馅料,以及白粽子等归类系成串装箱寄出,孩子们坐等收货。

妻子总想多寄几种食物。她曾执意要试寄鸡蛋,一次用餐巾纸独立包装后用蛋托。另一次改用塑料油瓶,平放在泡沫箱里,挤压废纸固定,外加纸壳箱。两次都因破损率比预期高得多而放弃。

寄快递,也提高了我的认知。我始终笃信“鱼儿离不开水”,我根本不敢想象,在潮湿阴凉处,即使没有水,黑鱼也可存活多天。以前,快递公司鲜有寄活体动物的业务,故第一次寄黑鱼,颇费周折。泡沫箱密闭,不能装水,运输过程长达十多个小时,咋办?我们集思广益,在泡沫箱里洒水,套上快递公司专用的外包装塑料袋,在四个侧面钻几个小气孔。不出所料,黑鱼到达后仍活蹦乱跳。

多年来,每次从备料到寄出包裹,程序繁多,耗时耗力,但我们乐此不疲,并不断积累经验。如预约收件时间,发邮件截图,提醒孩子们查收,以及控制重量等。快递也让我们亲人间多了话题,增进了感情,也使后辈不忘家乡的味道、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