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综合治理田间“白色污染”

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梁熙 通讯员 张芳婷)近日,在永定区仙师镇“六月红”早熟芋连片种植基地,芋农们收获芋果后,又忙着捡拾、统一回收田间地膜。“地膜回收不仅美化了田间环境、防止土壤污染,还有政府补助,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种植户们纷纷表示。

据悉,为综合治理农膜、农药空瓶等农业“白色”面源污染,永定区积极完善地膜回收补助政策,用膜农户只要使用0.015mm以上标准加厚地膜,并将废旧地膜统一放置到回收站点,每亩可获20元补助。

近年来,我市通过“源头把控、过程指导、末端回收”等措施,全过程开展农膜科学使用回收综合治理工作。为持续把好源头关,我市积极推广秸秆覆盖替代、行间覆盖等技术,控制地膜使用量,全市农膜使用总量控制在4500吨左右,其中地膜2800吨左右,地膜覆盖面积约35万亩。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推广应用新地膜,建立新地膜科学使用示范片36个,示范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4.5亩,试验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亩,探索全生物降解地膜配套适应性措施。同时,建立全覆盖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充分依托村集体组织、设施农业基地、废弃物资回收站等生产经营主体,创建农膜回收点115个,高标准开展废旧农膜回收服务,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