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29在闽西长汀


李蓉

闽西长汀,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闪光的名字,留下的是一道道深深的红色烙印。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第一次来到福建,攻下长汀城,在长汀建立革命政权;并在长汀召开的红四军前委会议上,第一次确定以赣南、闽西为革命根据地,勾画出以后的中央根据地的蓝图;在闽西,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带着满满的诗情,直抒胸臆,讴歌了当时令人可喜的革命形势,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才华。“红旗跃过汀江”“战地黄花分外香”等名句成为代表那个时代共产党人信仰追求和精神面貌的经典。同年底,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正确的建党建军原则,为建设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红军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9年4月1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闽西回师赣南,在瑞金和从井冈山下来、由彭德怀率领到赣南游击的红五军会合,并于4月5日在瑞金县城再次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进一步提出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毛泽东在会后给中央的复信中指出:“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红军的游击战术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方针。此前中共中央曾发来“二月来信”,提出“深信朱、毛两同志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毛泽东并不赞成这个主张。会后,红四军以纵队为单位在赣南实行短距离分兵,分兵活动范围包括于都、赣县、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区,主要任务是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各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4月30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与第一、第二纵队会合。同朱德指挥红四军主力攻克宁都县城,歼敌500余人,缴枪100多支。毛泽东还指导宁都县党组织成立宁都县革命委员会,出席成立大会并作了讲演。

5月中旬,蒋桂战争结束,赣南方面国民党驻军回防,兵力集中;闽西方面军阀、福建省防军暂编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率主力追随闽南军阀张贞部赴广东参加粤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力空虚。根据这一形势,5月19日,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从瑞金县武阳越过武夷山,第二次入闽,到达长汀县濯田。

这天晚上,毛泽东在长汀县濯田写两封信,派前委委员宋裕和先行出发送信。一封送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告知红四军正向闽西纵深区域进发,特委须做好策应准备,并告邓子恢于5月22日赶到上杭蛟洋,商讨击退尾追入闽的赣军李文彬部之计。另一封信送给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曾省吾等,要他们在5月21日到连城庙前,商量行动计划。21日晚上,曾省吾等按时赶到庙前,在孔清祠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取有关敌情的汇报,查明了驻守龙岩城及近郊的是闽军第一混成旅的两个营与旅直属队机枪连和特务连。于是,中共红四军前委决定,乘该旅主力远在广东潮汕地区之机,出敌不意攻占龙岩城。5月23日红军解放龙岩城,为了诱敌归巢,消灭闽西国民党势力,扩大红色区域,毛泽东和朱德当天傍晚率部撤离龙岩城,前往永定,同张鼎丞等领导的永定地方武装会合。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5月25日,毛泽东同朱德率红四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一举解放永定城,成立了以张鼎丞为主席的永定县革命委员会。6月初,红四军第三纵队回师龙岩,第二次攻下龙岩城,成立了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龙岩县革命委员会。不久,红四军主力挥师上杭,转战(上)杭、(长)汀、连(城)边区,在部分地区相继建立红色苏区,和龙岩、永定二县的苏区连成一片。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忽东忽西,灵活作战,三次攻占龙岩城,连克永定、白砂、新泉,打开了闽西革命的新局面。土地革命的巨大浪潮席卷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五县,为实现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此陈毅写下《反攻下汀州龙岩》诗:“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

这是毛泽东1929年在闽西长汀极不寻常的活动,也是他波澜壮阔历史的重要一页。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1929年的活动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认真传达贯彻中共六大精神,按照大会制定的争取群众,准备暴动的路线和提出党的十大纲领,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努力。我们缅怀、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中央原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