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


刘永良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表达了父母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的简单期望,而这样简单期望的实现似乎没那么容易。

我的一位朋友家庭将“常回家看看”做得很好。朋友的长辈老人住在城里,他与亲属达成了一个“协议”,不管多忙,每周六晚上,大家都必须带着孩子到老人的住处相聚。十几年来,大家都雷打不动地遵守这个“规矩”如约而至,围坐在一起陪伴老人唠嗑,聊家长里短,互话家常,分享生活,增进亲情,让老人在晚年感受到浓浓亲情和关爱温暖。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只有每年的春节才回家团聚。然而,短短的春节假期结束,他们又背上行囊,远离老人去了远方。纵然有万般的不舍,老人也只能接受现实。“突然”与家人聚在一起,又“突然”同家人分开,这种“骤暖”“滕凉”,让有的老人一时接受不了,甚至患上节后综合征,出现失落、孤独、失眠、焦虑等现象。

如何缓解老人的孤独?笔者认为,老人首先自己应当积极调整心理。此外,后辈要关心家中的老人,不要与老人“断联”。老人需要长久持续的关心,而不只是某一节日的“重点关爱”和“突击式温情”。离家近的后辈,不妨经常抽空回去看看老人;离家远的后辈,可以多打电话问候老人。无论哪种形式,都要让老人感受到后辈的关心并未走远。

老人在,人生尚有来处;老人去,人生只剩归途。岁月偷走了他们的黑发,时间抢走了他们的健康,黄昏把他们孤独的背影拉长。我们发现,我们的每一个电话都会让老人开心很久,我们的每一次回家,老人的脸上总会挂满笑容。这就像梭罗《瓦尔登湖》里所言:“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是情感的温暖。”

给老人的关怀和爱,无疑是一种人生修养,是一种敬老的美德。对年迈的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只想让后辈常回家看看,能陪他们多说说话。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陪伴;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长情的幸福。常回家看看,既保持了亲情又体现了孝心,还延续了爱。常回家看看,一份真情代表一份孝心,这样点点孝心也教会后辈做人的道理,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其实,后辈对老人最大的孝顺,不是给了多少钱,不是为他们送了什么礼物,而是要让老人在精神上达到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多少钱都达不到的。比如你可以陪着老人吃顿简单的饭菜,和老人一起逛逛街、看看电影、散散步等;又比如,时常关心老人的身体,或者带老人去做健康体检;或者放下手机与老人说说话,与老人谈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问问老人心中的苦恼......这些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便是对老人的孝顺。

记住:爱别迟,孝别等。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