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词典


张定良

我老家一直珍藏着一部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词典很旧了,像父亲沧桑的脸。记得当时词典的定价是5块钱。现在5块钱买不了什么,可那时的5块钱可以买好几斤猪肉,所以那部词典曾经一度是我家里最值钱的东西。

1979年我六岁,乡里有间小小的新华书店,父亲每次去赶集都要抽空进去看看书。自从书店上了这部词典,父亲翻来翻去连续看了几个墟天,非常喜欢就是舍不得买。最后搞得售货员都有点不耐烦了:“看了那么多次,你到底买还是不买啊?”父亲被她说得很不好意思,才痛下决心掏钱买下。买单后售货员又赶紧跟父亲套近乎说:“你会买下这部词典,肯定是个中小学老师。”把当过几年代课老师,现在政府每月还有几百块钱补贴的父亲恭维得心花怒放,兴冲冲地抱着词典跑回家来。

因为子女多收入少,母亲一辈子严管父亲的零花钱到近乎苛刻,我们做子女的有时都看不下去。但她对父亲花“巨资”买回词典却没有半句怨言。父亲也觉得做对了一件大事,他滔滔不绝跟我们讲述他看上和买下词典的经过,那种自豪和兴奋我至今记得一清二楚。

承载着父亲的希望,也点燃了我们的梦想,词典轮流伴随着我们兄妹的小学时光,教我们识字,更是鼓舞着我们前进。我现在写点小文章还算流畅,也是得益于从小陪伴我长大的这部词典。6岁的我还不懂事,那时也许很希望父亲像其他邻居的父亲一样从集市上带回一大串猪肉,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长大后我才理解父亲不买猪肉买回词典时的心情。怀揣词典的人看起来很瘦但眼里有光!

兄妹读中学以后就比较少用到词典了,父母就用它来夹钱。词典就放在家里的抽屉,也从来不上锁,每个周末回家我都要翻一下,偷偷关心一下父母的家底还有多少。子女读书开销很大,词典里经常只有一点点钱,从来没有多过,每次看到里面还有钱我才安心地去上学。

儿女长大后,年近六旬的父亲才彻底放飞自我,父母居然去镇上做生意了。别人这把年纪都说退休了,他们的璀璨人生才刚刚开始。货真价实加上热情服务,他们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词典里慢慢开始夹定期存单了。存单张数逐渐增多,后来子女们稍微资助一下,他们还在我们镇上最好的位置买下一栋店铺。整条街的老板都对父母佩服不已,经常一大早就有镇上的退休干部前来喝茶聊天,我们兄妹也为父母感到骄傲。

一部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父亲买的那部《现代汉语词典》已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四十五个春秋,现在是我们全家的“传家宝”。多么希望以后词典在,父母就在,直到时光老去的那一天!